上级部门要求各单位都要有地震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应急预案。也就是说当紧急情况发生时间,如何行动的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在观念和行动层面需注意几点:
第一,要有紧急状况一定会出现的准备。人们在非紧急状况,一般难以设身处地的想象灾害出现的情景。大的如SARS的出现、汶川大地震的发震,小的如一些局部性、区域性紧急状态的出现。如果我没有处在这次地震的近震中的成都,对于制定应急预案的工作,很难真切的意识到,这是随时都要付出行动的方案。因此,对于那些远离紧急状态、从事预警管理的人员,特别是领导和组织者,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他们具备“行动性思维”的状态和能力非常重要。
第二,要尽量设想紧急状况多种变异的可能性。无论事前做过如何充分的准备,当紧急状况出现时,一定会有预料不到的因素和过程。紧急状况最大的特点是突发性、多样性、不规则性。它常常出现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间、没有准备的地方和没有准备的方向上。没有预案是糟糕的,有所准备也绝对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预案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对并不知道的情况做好应变的准备,至于究竟该怎么做,也没有确定的路径和不变的方式。
第三,要有独立进行突发应急处置的行动方案。紧急状况之所以紧急,就在于它并不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路线发生。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和处置的过程中,信息的报送和传播非常重要。这次汶川地震初中断了信息通道和电话联络一段时间,事实上也导致一定程度的恐慌和处置滞后。预案中,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的信息畅通,必要时,要有两套信息传达方案。但是,除了信息上报之外,还要有独立进行突发应急处置的行动方案。寻求社会的统一协调和各系统、单位的相对独立,是应急处置过程的一个特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