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一个由李显龙总理亲自领导的理事会,叫做“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RIEC)。最近宣布政府将拨出超过10亿元,进一步推动本地的研究、创新与创业活动。这实际上是一个全国性创新与创业框架。旨在鼓励高等学校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按此框架当起步公司加入高等学府科技孵化机构时,国立研究基金会可以高达85%的合资资金换取公司股份,而当投资者进行下一轮融资时,可向国立研究基金会赎回股份。中小企业则可获得创新礼券(innovation
vouchers)购买高等学府和公共研究院的研发服务。在这个框架下,当局也首次推出理工学院转化型研发资金,协助理工学院更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商品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极为关注问题。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我以为完全可以在高校进行实践和探索。
第一,建构面向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容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业实践四个部分建构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实际上也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2002年起教育部在少数大学试点。我们理解,教育的目的具有多元性,但是就大众教育而言,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精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我和我的同事会在这个领域做些工作。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指导前置。在教学和管理环节增加“职业能力训练”环节。除了择业心理、面试仪表、交际语言、职业精神等训练外,可以聘请职界相关人员,到校园里面与学生面对面。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设“职业训练”等讲座或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也建议各学院结合专业增加相应职业训练环节。
第三,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创业。大学生是完全可能创业的,这不仅是理念和精神,也是一个可以学习的过程,国外实践证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我们拟从下学期开始,新增“创新方法训练”和“创业学”等课程,除了教授讲课外,也会有实践中的创业者来上课。创业是个艰辛的、可能失败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训练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资源,给优秀大学生、研究生有创业和锻炼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