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2007-11-29)四川在线消息(记者陈松)29日下午,四川省科教兴川10年成果博览会之科教兴川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省科技馆5楼举行。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博士在其题为“面向21世纪的四川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与对策”演讲中提出,四川应走应用型追赶创新战略,否则,“按照当前的基础和格局发展下去,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肯定无疑”。
现有GDP增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陈光说,在四川目前的人均GDP基础上,若以人均增速7.5%测算,到2020年,人均GDP为2817.43美元;以增速8%测算,2020年人均GDP为3100.34美元;以9%测算,2020年人均GDP为3593.03美元。全国以7.2%的速度就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四川即便以9%的增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不确定的。因为,必须要考虑3.1‰的人口自然增长和2~4%的物价上涨因素。
必须要提高GDP科技进步贡献率
他说,如果要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在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8%水平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投资率到达54%以上的特高水平。“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接近40%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达到55%以上,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17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道路作为面向2020年四川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取向、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省科技实力雄厚
优势巨大
我省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到240万人,科技活动人员17.3万人。在农业、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若干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居全国上游,特别是国家长期以来在我省布局形成的军事工业方面有着雄厚的科技实力。“如果能将这种以军工技术为特征的战略高技术向产业优势转化,将为构建创新型四川、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陈光说,研究表明我省虽然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的时期,但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经达到人均GDP3000~4000美元的国家或地区的水平。
科技发展同时面临诸多难题
陈光分析说,我省科技资源具有明显的中央部署科技力量较强,地方科研院所科技力量相对较弱;国防科技力量较强,民用科技力量相对较弱的特点。既有国家级、甚至世界水平的高技术,也有中技术,乃至实用性技术的广泛存在。同时,我省还存在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市场化程度低,人才供给不足等诸多难题。“中央和地方、军与民之间相互分割、交叉重叠,导致我省原本相对雄厚的科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浪费。”陈光对此充满忧虑。
实施追赶创新战略才是出路
陈光说,创新要立足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基本省情。走引进技术、模仿跟踪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因为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不可能永远走下去,真正的核心技术也是买不来的。因此,四川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战略应确立为:应用型追赶创新战略(简称追赶创新战略)。“追赶是因为我省科学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应用则是因为我省科学技术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水平。”陈光对应用型追赶创新战略如此解释。
六条措施促进我省科技发展
陈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表示,应由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所组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发展向高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高技术,做强做大四川企业;解决好“产学研”作合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突破体制障碍,整合科技资源,推动集成创新,发挥中央在川单位作用,建立“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实验特区”;保持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主导地位,建设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科技创新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重视“科技战略人才”、“转化创业人才”、“产业紧缺人才”以及“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只要能做到这六条措施,我想我省在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顺利实现。”陈光对此充满信心。编辑:邱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