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会加快。我国劳动者的民生的现状如何?确乎值得关注。
(1)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较低。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从2000年至2005年,中国人均产出增长63.4%,而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却从12%下降为10.91%,延续了1980年以来不断下降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989年的16%下降为2003年的1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50~60%,世界平均为40%。
(2)劳动所得比例小于资本所得比例。据学者研究,目前在中国的GDP中,政府财政和预算外、制度外收费拿走了40%,企业资本拿走了40~45%,工人农民仅获15~20%;美国工人一年创造价值104606美元,而2005年的平均工资是40409美元,加上从雇主那里享受家庭医疗保险14000美元、以及退休金等等福利,全部加起来,一个工人获得的收益超过60000美元,劳动所得竟占GDP的60%;瑞典的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之比为3:1甚至4:1,即劳动所得大大超过资本所得,而中国正好相反,为1:2~3。
(3)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于劳动者的收入微薄,使得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91年的48.8%下降为2005年的38.2%,创历史最低水平。而世界平均居民消费率为60~70%,中国只及世界平均的一半。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中国大陆的卫生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4。中国每年有50%应该看病、30%应该住院的病人,由于贫困的原因得不到救治。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仅占世界的2%。中国卫生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7%,而印度为5.2%,美国为13.7%。
(4)中国的环境可持续能力较弱。中国的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倒数第12。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列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了7个。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中,70%的城市超过大气环境品质三级标准,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由于环境污染,中国有3亿农民喝不上洁净的水。
(5)高等教育费用较高。按照人均GDP和支付能力计算,中国上大学的费用世界最高。虽然从绝对数字上看,日本人的每年教育支出最高,约合人民币11万元,但仅相当于中国居民支付3550元。而且,发达国家的大学普遍提供高额的奖学金。
(6)税务负担较重,行政成本居高。中国居民和企业的税务负担全球第2或第3,属于世界上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包括预算外、制度外收费)。同时,中国政府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公务开支占财政支出的37%,而美国约为11%,欧洲国家约为6%,日本约为3%。高昂的行政成本极大地影响了民众的福利,致使中国的民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世界最低。
(7)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较大。按照国际贫困线,中国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8.2%。中国在2001年至2003年虽然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的人口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而且,“有迹象显示中国最贫困的人群正在进一步滑向贫困的深渊”。
(8)职业病和生产安全问题突出。中国的职业病死亡率世界第一,卫生部统计,目前中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导致2亿多人受到职业病侵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累计发生尘肺病达500多万人,已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数的总和。
目前中国矿难死亡人数占世界的80%。由于缺乏劳动保护和技能培训,仅在珠三角地区每年有4万多人被机器切断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