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张鸣教授因为与院长意见不和,将事情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引起人们关注。院长也不示弱,在学院官方网站上连续发表所谓关于张鸣事件的公开信。作为不知情的旁人,对于事情本身我不做评论。作为同在高校的教授,发现这并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事情本身也许不重要,但反映出某些扭曲的“文化人格”。
我听说有一个单位党政一把手意见严重分歧,以致于行政做出一项“决议”之后,党委马上开会做出一项反对行政决议的“决议”。更为可笑的是,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主持会议的书记特别让学生小记者离开会场,接下来,有人登上讲台,发表他事先准备好的“公开信”,有人将“文件”复印在会场散发。大有“文革”遗风之盛!且不论其中的是非曲直,此番场景,在广大教师和员工心目中,影响多么恶劣!在天真无邪的学生心目中,印象又当如何!如此事态发展只能是事业贻误、百姓遭殃!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有此表现的,都是所谓有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正是中国某些“文化人”的扭曲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私心膨胀,全无公共知识分子的一般品格,利益与权力欲望相得益彰;他们心胸狭隘,既不能“独善其身”,更不可能“兼济天下”;他们鼠目寸光,因为曾经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恃才傲物”、缺乏基本的宽容与寻求共识的良知;他们惟我独尊,顺我则昌,逆我则亡,喜欢用拥有的或者曾经拥有的“权力”来表达自己的“能力”,以为这个世界是因为他们才存在着;他们沆瀣一气,既无五湖四海的包容,却专营小集团的利益,一种不良的情绪和观点,可以在“小集团”中得到强化和渲染;他们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对人“高调”,对己“宽容”,外则冠冕堂皇,内则蝇营狗苟;他们善于伪装,明明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却装扮成一副天真无邪、蒙受莫大委屈的模样,而且可以用很“文化”、很“革命”的方式将似是而非的观点包装起来......呵呵,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高人”啊。这些人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旁人实在是无能为力的。只是可怜他们的同事和下级,可怜老师和同学们。毕竟,他们是无辜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