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人们的观念里,教育早已不再是值得无条件景仰和希望工程的辅助对象。社会上、会议中,对教育的批评多了起来。归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关于教育收费问题,在中国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情况下,基础性义务教育难以保障。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突出。二是教育结构问题。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相伴的,并没有就业渠道的拓宽。人们反思几年前的高校扩招是必然的。本质上,是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失衡。社会导向不是提供给受教育者多种模式的选择,而是相反。第三,教育质量明显下滑。博士不“博”,硕士不“硕”,学士不“学”的现象比较突出。博士硕士化、硕士本科化,是对于所谓大众教育的不当预期。第四,教育意识陈旧落后,并非真实的教育思想和语言仍然回荡在教室之中。在改革的一定阶段,每一个部门都应该反思,教育部门尤其需要反思。
前几天袁岳来学院与师生座谈,讨论到学院的发展定位问题。我知道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是一个“研究型公司”,我告诉袁岳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应用研究型学院”,袁岳说就叫“应用型学院”好了,以“应用”来凸现特色。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对现代中国教育的缺陷有所弥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而不是虚假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实际技能而不是大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