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周前,校长召集会议,会中确定由我主笔一周内完成一项资料整理工作。我不由得戏称,这是会议性“突发事件”。没有办法,接下来,编写大纲、分配任务、查找资料、撰写文字、统编文稿......生生地忙了一阵子,六天后的今天,长达10万字的文稿成形,即刻发往北京。
起初想着,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做了,完了,看来还是可能的。
可能与不可能,主要是由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来决定的。不外乎三类事情,一类确实是“不可能的”,比如期待我像刘翔那样,在2008奥运会勇夺金牌,为国争光。非不愿也,是不能也。第二类是原来“可能的”,或者时机条件不合适,或者自身努力不够,变得“不可能”,于是终无所获,“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第三类是原来“不可能”的,经过资源组合、力量配置,总之是经过努力,变成“可能”之事。
原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一定清楚知道我们有多大能耐,可以做多大事情,需要时机和条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