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之为才,非全才;才之于人,有高低。这便是所谓智力结构的差异。所谓成才,其实就是扬长避短而已。
有的人特善于在对话和情景中增强记忆,有的人只在安静独处时才有学习的效率。有的人喜欢运用“形象”表达意见,有的人习惯借助“逻辑”陈述思想。
一般说来,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表现出来,别人也常常是按照表达出来的特征形成对一个人的印象和判断。比如我吧,常有机会表达意见或演讲,可能效果还好,便被称为“快嘴”。其实,我有两个鲜为人知的“短处”。
其一,可以记住大段大段的文字,却不太容易记住人的名字,尽管可能只有两三个字。一次课间,一位同学问我应该读哪些书,我问了她的名字,告诉她应该去请教自己的导师。那位同学睁大眼睛、满脸茫然,说“您就是我的导师呀”。
其二,可以在很短时间组织需要表达的语言,却很难记住一些数字,哪怕是每周都上课的教室的房间号码。今天就遇有一事,一位朋友托我放一份材料到一个信箱。那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却怎么也记不住那个号码。走到那里,所有的记忆都浮现出来。数字不再需要,场景如此清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