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过崖"的惩罚为何优于打骂?

(2014-06-25 15:52:29)
标签:

思过

冷静

分类: 育儿心得

http://s10/mw690/001m40T5gy6JVFfVGoV79&690

看我的招式/点点和他的兄弟

思过崖,是我用来惩治犯错的点点的方式。

一次,看到一位妈妈在孩子犯错之后不打不骂,而是让孩子坐在墙角,自己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过错。我一看之后立即如获至宝,在点点身上如法炮制,长期以来,效果尤佳。

对于孩子犯错之后,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应该是每位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当中除了言语上的道理长篇累牍或者点到为止外,方法自然可以根据情景差异不尽相同,但几乎与此同时,家长渐渐被被激起来的怒气几乎使得打骂成了非常常用的惩罚方式,但是效果如何,只能说有,但不足够,因为打骂这种方式一来对孩子情感有伤害,二来也因为盛怒之下,难有真知灼见。第三,缺乏理性的对付孩子让孩子疲于应付,难以认清自己的误区。

思过崖恰恰可以克服上述所有缺点。

第一,让孩子冷静冷过,实际上就是让家长冷静下来,双方都会本着一个就事论事的态度,而不是在打骂和被打骂中过分消耗自己的情绪和理性;前段时间,有则新闻报道,11岁的杭州女孩小莉因为抄袭同学作业,被父亲勒紧吊打至死。我们可以说爱之深责之切,可是这种剥夺生命的爱让闻之者感到窒息,如果双方都能冷静,悲剧就不会发生。而这种思过的习惯一旦形成,父母就不会过度在惩罚上下功夫,可以让孩子在情感上,肉体上少受很多伤害,从而让精神和肉体都能健康成长。

第二,思过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一种郑重,这种郑重消解了打骂形式上的紧张,表面是放松,其实凝重的空气反而蕴藏着深沉的思考,这种思考会让孩子成长。其实孩子犯错,家长固然有“恨铁不成钢”之“恨”,也有“怒其不争”之“怒”,也有“哀其愚钝”之“哀”,可谓五味杂陈,感情不丰富都不行。可是想想,如果要解决问题,根子还在孩子这里。你这厢毕生的情感都迸发出来了,人家心里忧惧的并不是事情的原委,而是如何应付家长。与其如此,不如营造一种郑重的气氛,让孩子在这种气氛的威慑下自己反思自己的过错,经过孩子自己内心挣扎反省得出的结论应该更有后续遏制效果,想想我们有时候给孩子冷静思考的机会太少。

第三,思过比打骂优越的地方还在于这种方式消解了打骂的功力,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想想我们家长用打骂来惩治孩子,很难说没有自己的撒气之虞,这实际上告诉孩子打骂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将来自己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对付别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了过多的打骂,可以想象将来他也许会更多的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家人,孩子,因为在他的既定思维下,他也黔驴技穷了。

http://s7/mw690/001m40T5gy6JX6q4insf6&690

也许有的家长会觉得思过崖,孩子真的会坐在那里思考吗?会对孩子起到相应的威慑力吗?

从我的经验来看,完全不必担心。

点点对思过崖的恐惧远甚于打骂。有一次,他甚至提出让我打一下,省的坐思过崖。我一直也在思考,为什么这种不痛不痒的方式会对孩子有如此的威慑力呢?其实想想,在思过的过程中,孩子缺的是自由,还有一种对这种郑重气氛的敬畏。每次“解禁”之后,点点如释重负,赶紧跑进我的怀里,而我也依然是很安静的抱着他,不说一句话。

孩子坐在那里会思考吗?我们大人可以检验。你可以问他,你知道你自己错在哪里了吗?你以后还能不能这样了?甚至再过了一天之后,仍然可以问他,你知道你昨天错在哪里了吗?或者等他再犯的时候,问他,你还记得那天你错在哪里吗?等等,这一个个问题其实就在于不断强化孩子思考的结论,因为他如果回答的正确必然会得到赞许,而这种赞许也是孩子改掉错误的动力。

http://s6/mw690/001m40T5gy6JX6UTI7bb5&690

说到这里,也有有的家长准备跃跃欲试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那就是什么才是错,什么样的错才应该去思过?点妈觉得这个一定要靠智慧去甄别,不要动不动大事小事都要思过,也就是频繁使用思过崖肯定会导致效果下降。所以家长要选择那些原则性的、非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等行为合理有度的使用这种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任何一个方法都不能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定要了解自家孩子的特点,在选择以思过代替打骂的原则下,创造性的使用这一方法,灵活机动,切勿生搬硬套,要和讲道理、情感爱抚、原则输入等结合起来方可受益最大。

 

上了博客首页,开心!

 

http://s12/bmiddle/001m40T5zy6JYkcvHiX0b&690

http://s8/mw690/001m40T5zy6JYkcyKdFb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