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睡前疯缺乏关注 |
分类: 育儿心得 |
点妈在这里用了“治愈”这个词,暗含的假设是将睡前疯看成一种病,不过咱不是大夫,自然不能从病理学意义上给出解释,点妈仅仅从比喻和经验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向您描述俺家娃的睡前疯,以及最终克服它的过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哦。
每天晚上9点钟上床,我就要忍受他的各种招式,我越来越迷糊,他却越战越勇,各种措施实施效果只能维持一分钟,最后我只好筋疲力竭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凭他在床上疯,最后我咬着牙恶狠狠的给他定性:你是个多动症、抽动症外加狂躁症患者!点点眨巴眨巴眼睛想了下,紧跟着否定到:我不是!瞬时的安静之后点点又继续疯起来,直到深夜11-12点之间,点点才能最终睡着,我又挣扎着爬起来给他盖被子,真是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要说这是个问题,好像也没有那么严重,要说这不是个问题,还真是折磨人呢。
点点睡觉的这种“睡前疯”持续了好久,用奶奶的话说:这个孩子睡觉前至少要翻200个跟头才行。
因为点点其实并不是运动细胞很发达的人,相比较同龄的其他孩子而言,他属于安静型的,所以对他的睡前疯我表现出种担忧,我忧心忡忡的问奶奶:这个——没事吧?
奶奶不以为然的说:伢子嘛,能有什么事?不都是这样?!
果真如此吗?暑假以来,点点和我们睡觉睡得多,在我进行的各种“尝试——错误——改进——再尝试”中点点成功了改掉了这个毛病。
懂孩子:孩子为什么会睡前疯?
今天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孩子患上睡前疯以及治愈的过程,一切似乎迎刃而解,首先要做到的是追问为什么?
从点点的情况来看,由于我们晚间伏案比较多,所以点点大约在1岁起就开始和爷爷奶奶睡,和爷爷奶奶睡觉最大的弊端是作息的不同。这是导致孩子睡前疯的最主要原因。
爷爷奶奶的作息时间是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雷打不动的早睡早起,比如在假期,每天奶奶5点钟就起来,而且从不午睡,所以必然是晚上8点钟就要睡觉的,而点点呢,下午4点钟才午睡起床,所以8点钟让他入睡基本上是不可能。我经常在10点左右来到楼下爷爷奶奶的卧室,看见爷爷奶奶已经酣然大睡,而点点依然精神头十足的在翻自己的跟头,或者在床上自言自语。如果一不小心将爷爷奶奶弄醒,爷爷奶奶只会和他说一句话——快点睡!然后就会接着呼呼大睡,这是他们长久以来的生物钟,难以改变。
没有温馨的睡前故事,没有睡前焦虑的交流对象,有的只是无止境的黑暗和无边的寂静,所以孩子之所以睡前疯,是长期的睡前缺乏关注的后果。
具体对策
找到原因后,我挺自责的,同时也感到有些庆幸,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于是我开始集中精力对付点点成长过程中由于大人的失误造成的睡前疯问题。对于点点来说,白天户外活动以及基本的活动量是够的,关键在于晚间。
1、延迟宝宝上床时间。
平时奶奶7点半就帮他洗澡,8点钟就上床,这样睡前酝酿时间相当的长,暑假期间我每天晚上吃过饭后一直带他玩,直到9点才洗澡,这样睡前酝酿期就从以前的4小时大大缩短至如今的1个小时。
每天晚上我们有时玩积木,有时做点手工,有时候讲讲故事,有时候就在家里无序的玩些角色游戏,点点很开心。有时候睡到半夜的爷爷跑到我们嬉闹的房间,不解的说,都9点了,咋还在玩呢?我都笑而不答,依然坚持自己。
2、上床后看30-40分钟英文动画片。
每天晚上9点半左右上床后,我都会给点点进行英语启蒙,磨耳朵或者看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这个时候因为已经在床上,空间的限定、有趣的画面让宝宝的注意力比较易于集中,一方面提高英语启蒙的效率,另一个方面也用注意力集中的方式促使宝宝安静下来。
3、再进行15分钟左右的亲子阅读。
看完动画片后,我们会很随意的翻看一本书,中文绘本或者英文绘本都行,总之都是很安静的方式但却能继续消耗宝宝的精力。
4、最后广播听故事。
这个时候大约在10点20左右了,我们开始正式关灯睡觉了,这个时候我会开始说一些睡觉的规则,比如睡觉了就不能动了,动了就不是乖宝宝了,或者用他自己喜爱的方式跟他说:如果你长大想成为奥特曼的话,就不能动,因为睡觉是要保存精力,你把精力都消耗光了,自然就只能成为怪兽了。他很吃这一套。但是睡前的狂躁还是难以一下子消解,于是我们给他听故事机。
点点常常是一边端着故事机,一边就进入了甜蜜梦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目前这是我们家比较固定的晚间睡觉四部曲,不知不觉间,这种摸索而来的模式竟然治愈了宝宝的睡前疯,点点的少见的躁狂也消失不见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究竟是方法的得当还是对孩子的关注本身治愈了孩子的睡前疯,也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是对于幼儿,父母的关注永远是第一位的,全心的关注加上一点实施的智慧,每个孩子都能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健康成长,我坚信此。
被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开心。
同时推荐到新浪育儿博客首页,开心。
前一篇:爱孩子:本能、需要还是值得?
后一篇:轻轻一逼,孩子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