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偶尔做做“坏孩子”也无妨

(2013-04-02 08:57:44)
标签:

偶尔

坏孩子

心理健康

分类: 育儿心得
现在的中国家长通常以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这通常会给还在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年前的今天,有一个13岁的女孩跳楼自杀遗言是世界太丑陋。世界本是纷繁多样的,为什么要造成孩子世界很完美的错觉?
我的一个专门做心理咨询的同事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因为苛求完美,患上强迫症的数不胜数,有一位刚入小学的女孩是班里的班长,是班级最先入队的孩子,这个孩子每天都戴着红领巾上学校,非常自豪,也越发优异,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天她发现红领巾皱巴巴的,要求妈妈帮它熨平整,妈妈就依照她的要求熨得平平整整的,此后每天她都要求妈妈熨烫,只要有一点褶皱,就不肯戴,也不肯上学,除此之外,她每天做完作业都要反复查看作业是否完成,有的时候半夜会惊醒,突然惊慌失措的拿起自己的作业本查看作业是否做完……
此时此刻,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忘记做作业,谎称自己作业本没有带的孩子。虽然这表面上看是一件不诚实的行为,可是这个比上述的出现心理障碍要好得多,因为孩子忘记做作业是一件错事,可是他能够编造谎言让自己蒙混过关,这虽然有点投机,可是毕竟是孩子适应情境、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通过讲道理,加强监督等外在作为可以很好的得到修正,而孩子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为影响孩子毕生成长、成就取得乃至幸福感的获得。
 
希望孩子成为好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希望,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正视“成长的烦恼”,家长除了为孩子的错误买单,勇于发现自身的问题之外,有时候也可以允许他偶尔做做“坏孩子”。此时小小的坏无伤大雅,就像是为TA的心理种上一个“坏”的疫苗,他在体验成为“坏孩子”的刺激的同时,也通过外在评价,内心体验等手段来获得对坏的行为的正确的处理方式。
有一次在班级开展演讲,一个大三的女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这是个打扮时尚,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成绩也很好,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说印象最深刻的童年经历竟然是和小伙伴一起去地里偷西瓜!有一天她和小伙伴一起偷了好多个非常大的西瓜,饱餐了一顿,回到家里,见到了气急败坏的舅舅和外婆抱怨:今天一不留心不知道被哪个狗崽子把我精心预留的几个大西瓜偷个精光!说到这里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这个傻娃娃,偷到自己家里来了。那时的她听了舅舅的话有点内疚,也觉得有点刺激,偷偷的笑了,但此后行为也收敛了一些。如今已经长大的她已经学会将这个事件作为童年期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来笑谈。
有人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是否完整却以“逃课”来作为衡量标准,不正反映了人们内心对过于强调“好孩子”的一种反叛吗?
记得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在那段时间里,人们非常热衷的谈论着如果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自己最想干的事情,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的想法都非常疯狂,这表明了人们在正常的完美生活下对一种反叛生活的向往。
 
所以在点点的成长中我尽量不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他。
点点在乡下呆的时间长了,左邻右舍的都是亲戚,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点点都能吃得到。有一天带点点去市里的公园玩,有一个坐在石凳上的奶奶正在吃瓜子,点点径直走过去,打开老奶奶握住瓜子的手,直接拿了一个瓜子,然后继续玩自己的游戏,老奶奶都笑喷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好玩。我没有制止点点的行为,只是提醒他说声“谢谢”。
点爸说这太不合适了,怎么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呢?
这有什么关系呢?老实说,我除了担心食物的安全之外,并不担心孩子的品德的问题,对于幼小的孩子他就是想吃,为何要压抑自己,当然出于安全,出于品德,我肯定会矫正他的这个行为,但不是现在!这个准则不适合两岁的宝宝!
有一位妈妈跟我说,他的孩子特别守规矩,循规蹈矩到了和他的年龄不相称的程度,于是她在孩子3岁时故意“怂恿”他摘公园里的花,但是孩子始终不敢,还一再叮嘱妈妈不可以摘花。这表面上是一件好事,其实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并非如此,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最守规矩的孩子,视教师的话为圣旨,一直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这样的孩子遇见一个温柔的老师还好,要是遇到一个强硬的老师,每天的生活一定不好过,可是谁又能保证他遇见的那么多的老师都是温柔型的呢?
 
行文至此,点妈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允许孩子偶尔成为坏孩子实际上是孩子心理上的一种防御机制,人无完人,如果以完美的道德标准、成就标准要求孩子,久而久而,孩子必会不堪重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然成为坏孩子自然是有度的,不可偏狭理解,生搬硬套,更不可放任娇纵,这其中的度聪明的家长自会领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