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蜀水(七)——峨眉天下秀
(2012-12-01 13:09:29)
标签:
傲雪之梅峨眉风景旅游四川 |
分类: 旅行日记 |
蜀山蜀水(七)——峨眉天下秀
作者:傲雪之梅
对于峨眉山的印象,一直在书里。画家讲“峨眉如画画不成”,诗人讲“峨眉如画画不如”,又有人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还有更权威的语言“峨眉天下秀”。不过,这些都仅仅是去峨眉之前从书中得到的概念,直到我亲身到了峨眉,才领悟到她的精髓——“峨眉即我,我即峨眉”。
其实,我不是固作深沉,还没有达到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也并非什么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亦或道家“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的忠实拥护者。我在这里,仅仅想表达的是一种感受,一种真切的、自然的、纯乎出于内心冲动沉淀后的感受。
来此之前几天,我的心是烦躁的,山里长大的我,领略过好些不同的山山水水,对山早已没什么新奇之感了。起初来峨眉的目的很简单,冲着她的名气,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我曾经来过,仅此而已。而步入峨眉,瞬间就让我的心变得格外宁静,一点儿也不张扬。因为深秋的峨眉,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祥和,出奇的祥和:她不似泰山那样以文人吟咏称冠五岳之首;不似华山那样以长空栈道险冠华夷;不似恒山那样以悬空一寺名垂万古;不似嵩山那样以少林正宗威镇天下;也不似衡山那样以万代香火声名远播——其实她兼具了如上种种,以及天下名山之种种,凡秀、美、雄、奇、险、峻,以及自然、人文、历史、宗教,凡此种种集于一身,却并未突显其中任一,只以一派祥和之态坦然面世,不争名利,其中奥妙只有入山后才能细去品味。其实,她头上闪烁着比三山五岳更耀眼的光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
汽车从报国寺出发,绕过了一道又一道弯,沿着盘山公路行驶着。我望向窗外,近处,高大的松树,郁郁葱葱,遍野的细竹苍翠欲滴。已是深秋,远山,除了偶尔的几丛黄叶,其余的都浓绿得丝毫没有秋的影子,仿佛春天又回到了峨眉山。盘山路的一旁,是一条溪谷,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如行云流水,如小瀑纵横。溪谷里,布满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块,有如蛟龙伏卧,有如老牛饮水,有如锦鱼戏水。偶有小股小瀑从山缝的绿茵喷出,发出哗啦啦的水声,水声不大,却清脆动听,这一切的一切,让心自然而然的变得宁静,尘世的喧嚣与纷争都与她无关,峨眉,一直是那样秀美祥和。
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雷洞坪。要步行一小段路到接引殿,然后等缆车上金顶。此段路程要经过一片猴区,人们常说:四川的娃子,峨眉山的猴子,贼精。去峨眉山,没见着那里的猴子,不能不说是游客的一大遗憾。之前,导游就给我们讲过一些,让我们不能穿色彩艳丽的衣服,也不能带太鲜艳的包和方便袋,还教我们怎样喂食给猴子,不然会受到猴子的攻击。于是,我们都换好颜色素净的衣服,一路胆颤心惊,但也期待着猴子的出现。不过,导游也讲,这段猴区的猴子不太厉害,称之为“文明猴”,没有“霸王猴”和“流氓猴”。这样说着,我们也没先前那样紧张了。我们个个都怀着很强烈的期待之情踏进峨眉山自然生态猴区的。猴区的入口处有很多石碑,刻着戏猴的种种注意事项,更有一些“猴群凶猛”时的应急之法。这又无端地让我们多了一份惴惴之心。然而,大出我们意料之外的是,走完整个猴区,猴子不知道是不是下班了,都踪迹难觅。所幸猴子们还是很体谅人类的心情的,选派了一位代表来召开“新闻发布会”,所以我们还是见到了一只猴子。只见此君蹲坐在路旁的栏杆上,大有奇货可居之势。虽然它的长相不算俊美,眼睛也并不有神,毛色也并不光鲜,甚至还有些脏,并且一副刚经历过饥荒的模样,不停地向路人索要食物,但依然吸引了所有的眼球。只见它不停地和给它食物的游人合影,顺从地摆出各种POSE,毫无怨言,比时下的一些所谓明星要强多了,尽管它从不给人签名。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接引殿,排除等候上金顶的缆车。缆车可容下一百零一人,似乎从没坐上这么大的缆车了。不过,我更怀念去华山那一段缆车历程,惊险刺激。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登上金顶,便可以领略峨眉山的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
我们去的当天是阴天,且去得较晚,日出是看不到的,云海更是影子也没有,雨雾却流满着整个山顶,三四米外是雾茫茫的一片,仿佛身居仙岛孤舟。靠近华藏寺,才能隐约看到飞檐屋宇,而清亮的佛声,穿过浓厚的雾层,向四面传唱着。摄身崖边纵观,如刀削一般,只能看见五到六米远,厚重的雾海仍在往上翻涌,山风起处,缥缈而散,化做淡淡的缕缕轻烟,轻绕在我们四周,仿佛一伸手便可掬一把置于眼前,袅袅婷婷,悠然不肯离去。其余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的脚下仿佛铺着雪白细绒的棉花,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却是怎么也触摸不到的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吗?
佛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圣灯要在晚上才有缘欣赏到。峨眉的雨雾,却给我带来无尽的遐想,内心真实的喜欢着。在雾霭的衬托之下,金顶高高的闪着金光,很近,却很飘渺,仿佛是一道迷题,却又不需要答案,因为问题本身就已经是答案了。来到这里,心中的感觉很复杂,爬上山顶的兴奋和先前的惆怅几乎同时打翻在心里,成百上千的心绪都涌了上来,又好像所有的心绪都归于虚无。金顶的气温很低,而且是一种很神奇的低。看到金顶的时候还觉得有些躁热,一旦踏足其上,立刻冷风前阻,温度骤降。虽然我们这一趟旅程没有看到四大奇观,只看到了一些山上很平淡无奇的景色,但正是这些看似平淡的风景构成了了真正的峨眉山。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正是此中写照。据说在佛光中能照见自己的影子,不过,此刻我觉得整个峨眉山仿佛也是一面大镜子,在不知不觉中,她诱导着我用自己的意识去体味她,理解她,有从她那里得到了新的境界。峨眉山照见了我的过去,也给了我未来的启示,不过她更告诉了我现在有多么宝贵。的确,辛酸的是过去,未知的是将来,你能把握的,只有这一秒。
由于上山是缆车,下山我们一行选择了步行,总觉得这样一上一下太没意思了。下山时,还未到半山腰,雨雾已经没有了,下山的台阶也变得干干的,仿佛在半山处根本就没有下过雨雾。到了接引殿,我望向山顶,山顶是根本看不见的,一层像是在牛奶中洗过一般的白雾,围绕着翠绿的山,好像长袖善舞的仙女,披着白纱,在空中轻歌曼舞,袅娜的身姿让翠绿的山也灵动起来了。
下山又经过那一片猴区,不知道是不是猴子真有灵性,他们知道此刻行人最多,好出来找食。山道旁的树枝上灌木丛中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猴子。在路旁设下道道关卡,好似氺浒传里拦路的大毛。下山的游人,总忘不了在口袋里装上把花生瓜子水果等吃食,作为下山经过猴子王国的礼物。一旦游人路过这里,猴们便从道旁窜出,伸出毛茸茸的双手,转动着机灵的眼睛,期待着游人的施舍,它们一得到吃食,便向游人点头示意,你便可理直气壮地从它们身边通过或者和猴们拍照。如果你没带东西,这也不打紧,只有你拍拍双手,它们便会失望点点头,绝不会向游人无理纠缠。看着他们,我还是有些胆颤心惊,远远的望着,拿起相机,拍下了他们的潇洒与顽皮。在不经意间,一猴子偷偷地从背后窜出,毫不客气地抢走我前面一个小孩子背包里的东西,拿起一瓶脉动打开喝了起来,动作之熟练,似乎是很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一旁的小孩却吓得大哭大叫的,原来我一看,那小孩子的背包是黄色的,这不是猴子的最爱吗?看来,“文明猴”也有不文明的时候了。
坐车回到报国寺,下一站是万年寺,有些同事实在不想走了,又选择了乘坐缆车,我们大部分人却选择了继续步行。这一路比从金顶下山途中风景美丽多了。峨眉好就好在她人工的建筑并未喧宾夺主,反而有机地与大山融为一体,山间的小路修的很好,也很自然,一路上没有什么文人的墨宝,有的只是不断变换的植物与时而隐现的动物。即便是山上的寺庙等处,也都绝没有与峨眉争秀之意,不过借一二平坦之处建三四佛国下院,为峨眉添几分秀色罢了。它们只不过是登金顶路山的一些点缀,虽说重要,却也并非必不可少,人们在登山的过程中于此驻足留恋一翻,却决不可停步不前,更不可看罢几座寺庙便自以为得了峨眉之精髓,退步下山去也,那便真可抱憾终身了。
也许我真与佛无缘,对于什么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等寺庙,我都觉得只是峨眉山的点缀罢了。出万年寺,在高大挺秀的林中沿石阶路下行,没听完路旁药摊前的讨价声和抬滑杆汉子的揽活声,已到九龙洞。相传,白娘子曾在此修练。传说自然无迹可寻,但它给娥眉山增添了一层美的神韵。九龙洞以下看清音阁,凭阁俯视,灵壑深幽,烟岚绕树,双飞桥凌空飞架,黑白二水汇于牛心亭下,其声清越,应谷回响。清音阁及四周的高山密林,构成了规模宏大的佛寺园林,最能体现峨眉的“秀”字。此时,天已渐黑,一线天是去不了了,那片最大的猴区也看不了,听说峨嵋山的猴子也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此时他们早已下班了,于是我们只得迅速下山,由于当天步行了太多路程,此刻我真有点力不从心了,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的大腿小腿全像注了铅似的,每下一步都疼痛不已,可倔强的我还是调节好心情,一边拼命地撑着走下去,一边拼命地欣赏四周的美景,非但奇花异草,怪石云海等等被拿来自我陶醉,甚至山间偶现的一小处流泉也被用来麻醉无力的肌肉。我就像是干涸已久的沙漠河床,不放过任何一滴水、雾气、甚至是凉风,徒劳地想使自己打起精神来(好象也蛮悲壮哟),最终没有办法,只能靠相互间的勉励与劝慰了。
我们一行终于下了山,这一行,导游说我们打破了记录了,我们是一天游完峨眉全景,且步行最多的团队。虽然有点走马观花,但我每行一步,都在体会着峨眉带给我们的真正的美。我想,去了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峨眉游记也暂且搁笔,佛说“夜已深,放下吧”,我就放下吧!
傲雪之梅2012年11月30日于梅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