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足球评论 |
李彦可以在澳大利亚和张玉宁大大方方地泡吧了
今天早上李彦终于拿到签证,登上了从香港去新西兰奥克兰的飞机。新西兰骑士俱乐部的技术总监Barry Simmons在电话里对我说,“I felt so excited!”(我太兴奋了!)
奥克兰是澳超中的弱队,李彦是去学雷锋帮助他们的,由于澳大利亚超级联赛的限薪政策,李彦的工资待遇也很一般,但我知道他对于这两个月的短暂留洋同样充满了期待。
由于是霍顿牵线,我来搭桥,我们99国奥最年轻的李彦,最终奔向最老的张玉宁的澳超,使得这次留洋打上了我们的国奥色彩。
我们4个人上一次密切接触还是99年的泡吧事件。霍顿和他们一一谈话,李彦当时才20岁,是个不善言辞的小孩儿,估计出轨还是跟同宿舍的老大哥张玉宁教唆有关。7年过去,30开外的张玉宁率先投奔澳超,小兄弟李彦又跟了过去,两人在南半球的球场见面,此时此地,从前的一切只会像烟一样淡掉。
在一切炒作背后,最大的伤感在于今天中国足球的炒作都没有了什么意思。7年前,谁会愿意去澳大利亚,更何况是张玉宁、曲圣卿和李彦这样有特点的队员,但在今天,至少澳大利亚还有一个讲道理的足球环境,其吸引力的上升只会衬托出我们环境的退化。
对啊,当初李彦他们做错了事,自己挨了重罚,小小年纪还打不上主力的李彦被罚了几万元钱,但中国足球衰落至此,哪个领导的工资单上少了几万元钱呢。
在长达13页的澳大利亚足协英文的官方合同书上面,把澳大利亚足协、俱乐部和个人的责权利明确细化,指出了可能出现纠纷的详细解决方案,彰显了对球员个人的尊重。而我们的很多合同条文大多是为了约束队员和教练定的,出了问题没有真正的法理可依,更没有执法的操作性,所以欠薪也成了令人束手无策的理所当然。
七年来,中国足球的全面落后,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原因。但具体技术环节的不职业,或者说领导们做事情还不细致、不理性,远比球员泡吧的危害大。
虽然我的心里有一场“洋务运动”,渴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队员走出去,一分钱不挣我也高兴;但我更希望我们自己的联赛能够坚挺起来,我们的联赛能创造出自己的英雄,我们会诞生这样的球员,就象马拉多纳从博卡青年队退役那天,我们站在球场里的男子汉们为他鼓掌,面目扭曲地为他流泪。
李彦是个有实力的球员,就象张玉宁和曲圣卿,如果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他们今天都能够站的更高。所以我竟不知道他们在澳超的相聚是喜剧还是悲剧。
祝福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