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益活动困惑杂谈 |
分类: 我思我想 |
因为保安老朱死得无辜,让同样赶到现场的物管处领导及所有物业从业人员感到悲愤,让梅苑里绝大多数业主感到痛心,作为一名经常深入社区采访的记者,一种强烈的愿望让我坐立不安--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业主到底该如何理解物业公司的服务行为?我们有责任为社区和谐出一把力!
角色互换,让业主亲身体验物业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当这个想法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了365芜湖地产家居网的热烈响应,也同样得到了房管局物管处及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全力支持,短短两三天的时间,服务于62个小区的二十多家物业公司负责人被召集到了一起,一场由房管局物管处、市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和365芜湖地产家居网共同发起的社区公益活动“今天我是保安”就此展开。很快,两千张印制精美的海报被分发到了所有参与活动的物业公司手中,这些都是365无偿捐赠给活动的。因为是公益活动,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十分明确,不向任何物业公司收一分钱。
活动如期开始了,然而意想不到的困惑也随之产生。
困惑之一--没有钱就没有晚报的支持
从一起突发事件开始,在全社区发起物业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发起“今天我是保安”活动的初衷。如果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老朱之死上,就会失去事件所带来的社会意义。本来,我们打算角色互换活动之后,再开展一项全面的宣传《物业管理条例》的活动,让群众对物业服务的内容与性质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知识。但是,迎面而来的第一个困惑,就让我们无法按预想的方向继续--钱。
就芜湖目前的媒体格局而言,晚报是最具普及力的,可以让活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当初,我们真的是希望能够得到晚报的支持,能够发起一场针对物业行业的社会讨论。但是得到的反馈却是,钱!要登报,先出钱。
算一算,一个版的广告费数万元,可能比一家物业公司一年所收取的物业费还要多。这笔钱谁来出?物业公司?那就失去了公益的基础。主办方?大家都是无偿地为活动出资出力,然而数万元一次的广告费用实在无法承担。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从香格里拉开始,到融汇锦江。一周内,两个小区先后有了实质的体验活动,毫无疑问,我们都跟随着体验者进行了跟踪采访。在融汇锦江,业主罗志远先生放弃休息,从门岗到巡逻,从搬运到收费,几乎是体验了物业公司在小区内的所有日常工作,晚报的记者也同样到现场进行了采访。然而之后却回话--报道不让发。
为什么不让发?无非还是一个钱字。
活动的号召无法登,活动的报道不让发,晚报对整个活动的支持度为零。没有了晚报的支持,很多不上网的朋友就无法了解,活动的推广会因此受阻,效果会大打折扣,后期的理论提高更无法进行。
我们真的弄不明白,为什么一场可以推动社会和谐,有利于芜湖文明城市建设的公益活动,会被按照商业行为来对待。每天浏览晚报,那些篇幅不等的涉及各行各业的小广告刺痛着我们的眼睛,就是因为一个钱字,它们可以比社会公益更重要!在物质面前,精神的力量真的如此渺小?!
前段时间,晚报为了救助一名白血病女孩,持续多日花了大量版面宣传,从病情到捐款,无所不及。我相信,这些宣传肯定是不需要广告费的。但是为什么“今天我是保安”活动就必须要收广告费呢?难道前者可以体现社会关爱,后者就不具备社会意义?我们已经不要求晚报来宣传活动形象了,为什么连记者的正常报道都不让刊发呢?
困惑之二--网友的不理解
因为钱的原因,先期对于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太了解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当我们把活动中的一组组照片上传到市民心声和365之后,一些之前没有关注过的网友随即跟帖,认为这是开发商为卖房子做的广告。
我们不怪这些网友的不理解,怪只怪自己的能力有限。让大家认识物业行业,了解物业行业,不正是我们活动的意义之一吗?因为不了解,而把物业公司等同于开发商,把对物业公司的意见转移到从业者身上,改变这些观念,不正是我们活动的目的之一吗?
下一周,会有更多的小区业主参与到活动中来,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在网上同步报道,网友们会逐渐理解,甚至主动参与的。
为此,我们付出了心血,仍会继续努力。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