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现状点评房产 |
分类: 评说地产 |
想写篇文,说说本市各区域楼盘竞争之潜流,一时间又不知起什么名字好,暂且就这个吧,大致意思还算明确。
本文所说之区域,并非按行政区划界定,而是按具体位置加以分割,对于购房人而言,居住的位置远远重于具体的行政区划。
南城--难以平衡的脆弱之地
从07年末开始,南城就已经注定是一个脆弱板块。一条九华南路,两边依次分据着奥运康城、中央城、汇成名郡、柏丽、柏庄;如果再换一条平行线,还有长江长、江岸明珠,以及金隆置地,而南瑞方向,则还有江城国际独居一隅。
这些楼盘中,除了长江长、江岸明珠、奥运康城已经几番开盘之外,其它各楼盘要么尚未开盘,要么还有大量房源未及上市。如果放在06年以前,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未露的底牌或许正是致胜的法宝,梯度开发,梯度开盘,此类手法会使手中未开的房源价格一路飚升。
但是,这是2008年,气候大不相同。
现在,有三万平米起预售的政策限制,梯度开盘以达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已经不可行,只要开盘,就是两三百套的供应量;
买方的观望情绪,在激增的供应量面前越发浓厚,开盘的房源很快便积压,未开盘的,也未见得有多好的命运;
银行房贷政策紧缩,二套房贷款渐成销售瓶颈;
房价已在去年年末到达一个阶段性的高位,短期内迅速拉升的希望已成泡影,更大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情况下,如何加速销售,回笼资金,落袋为安。
各家都在相互观察着,警惕、疑虑、不安......从柏庄的玻璃房子近期所受的空间礼遇,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南城这个敏感的区域是如何的脆弱,稍有风吹草动,便是草木皆兵。
然而激越的暗流,不因担心或是警惕而消失无踪,该来的还是要来。从4-5月份将开的楼盘表中,我们查找着南城的信息,即使抛开中央城和江城国际瑞景苑不计,仅一个柏庄.春暖花开,就有超过十万平米的上市房源!这个法码一旦落下,南城楼市的天平将倾向何方?
北城--华强轻松独步之所
我所说的北城,严格地讲还揽括了开发区的银湖两岸,从位置上来说,这里应当划作一个居住区域吧。
北城,是华强的天下,虽然对面还有紫苑,不远处还有银湖波尔卡国际花园或是SOHO公寓,它们都不足以与华强抗衡。
260万平米的居住空间,华强已经上市的房源甚至还不足整个居住项目的零头,而入市之初地价等方面的优惠,又使该楼盘在当下的竞争中占尽优势--绝对的大盘,价格的优势,毫无疑问地让华强在北城独步天下。相较之下,无论是紫苑还是银湖波尔卡,都只能在华强的阴影之下打一些策略牌,一举一动,皆受华强牵制。
所幸,华强目前的营销策略相对不太明确。从旅游城的宣传开始,华强除了强调商、住、游三为一体的优势之外,倾心打造的责任地产形象也已经渐入人心。然而对于项目本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节奏与尺度上稍显凌乱。否则,还有别人活的日子么!
北城之北--凤落梧桐,一枝独秀
伟星凤凰城的兴起,占据了天时地利。所谓天时,是位于北城之北的大牌国企5720厂正逢房改,企业不再为职工分配住房,而是出钱鼓励职工到厂外购置商品房。凤凰城的开盘恰逢该厂房改的当口,早期上市房源很快便被消化一空。
所谓地利,北城之北,一直以来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商品住宅项目,依赖于在市区打造出的良好品牌的效应,伟星开发的凤凰城轻松占据市场,独霸一方。
但是在大气候面前,在成倍上涨的供应量面前,再好的肠胃,也需要时间来漫漫消化。即将推出的63幢联排和独幢别墅,以及中岛2幢18层高层,连带上次开盘尚未消化掉的两百多套多层房源,北城之北的购买力能吃得消吗?
城东--未来之城的忧虑
东扩南进的口号提来已经有些日子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东扩是城市内涵的丰富,是新城的诞生,其意义远远大于南进。
城东新城,当首推绿地.镜湖世纪城。这个项目是城市东扩最为关键的一步棋,走得好,无论是拆迁还是新城推进,都可以省却很多麻烦。因为代建房的因素,以37.12亿成交土地使用权的绿地.镜湖世纪城,在商品房部分肯定要走品质路线,也就是说,只有走相对高端的路线,才能卖上价,人家绿地才能不做亏本的买卖。但是在目前变幻莫测、捉摸不定的市场面前,胜算几何,真的不好说,还是及早开发及早销售吧,钱,还是放进口袋才算安稳。
说城东,就不能不提明日星城。它是芜湖目前住宅项目中房价的碗底。在交通、配套尚未成型的情况下,低价入市,无疑是聪明的选择。
然而与明日星城紧邻的同门兄弟星河湾,命运就难以预料了。虽说与明日星城同门,甚至还算是一母同胞,可35250万元拿下的188788.9平方米,单在地价上就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尽管拿地是去年十月份的事情,不过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日举牌者的豪爽--桌子上空无一物,不算,不看,就是举,志在必得之势早已溃敌千里。只是不知这么高地价拿下的项目,该如何定位呢?若是去年的大气候,定位个高端项目也未尝不可,可如今不同了,叶落知水寒,在一个商业及生活配套等尚未成熟的区域,高端楼盘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类城东项目,就是融汇锦江。冤呐,真比窦娥还冤。
论户型,不输于长江长小高层及柏庄.春暖花开;论文化,立足于芜湖本土文化发祥之地;论位置,列入城东也可,列入城中也可,换而言之,它是城东各项目中,距离市区最近的楼盘。
但是销售并不算顺畅。其软肋,皆在于外环境--看了融汇锦江,就知道城市东扩的意义所在,开拓一座新城,远比改造一个旧城要划算得多;看了融汇锦江,就知道招商引资时的宣传多具有前瞻性,大砻坊改造如骑者悬在一匹良驹头上的肥草,看得到吃不到......
其实,人家森海都市花园早有前车之鉴,从拿地时便说开路,到三期结束房子卖光光了,这路好歹才算是开通。这些是题外话。
说来说去,都在说城东单个的楼盘,而其忧在何处呢?
4月11日,鼠年第一拍流拍了,不止是0801号A地块,0801号B地块也因无人报名而转为挂牌。为什么?因为面积太大,因为地价太高,因为开发商对市场信心不足......这些原因都有吧。0801号A地块的流拍,带给城东的忧虑是多方面的,有地价的忧虑,进而是房价的忧虑,有配套的忧虑等等。
这才是城东潜在之忧。东扩,如果到此止步,就丝毫没有意义;如果就此受阻,绿地.镜湖世纪城也好,明日星城也好,都无法把未来之城的概念诠释完整,而一个不完整的概念,有多少人会买账呢?又有多少人愿意充当新城的拓荒者,把自己的居所定在一个配套不完整,也不知道何时完整的区域呢?
城中--一台生了锈的巨大机器
城中,按照芜湖人的居住观念,是处于绝对的城市中心位置。就居住环境来说,方便快捷,成熟便利是最大的特点。居家于此当然好,可对开发商而言却未必。
拆迁,是一个没完没了的泥沼,城中各家楼盘,莫不折戟于此。因为拆迁,建设工期跟不上,房屋供应量上不来;因为拆迁,开发成本上涨,房价多少受到影响。居高不下的房价面前,还指望有多快的销售速度?夜长梦多,如果销售速度跟不上,明天的市场谁可主沉浮?天晓得。可以说,中心城区的地块已经让开发商们心存怯悸。
也正是因为拆迁,才产生了镜湖新城模式,政府才把希望寄托在了城东。由此,中心城区的商品房可谓是卖一套少一套,能开出来的算是走运,开不出来的就这么耗着吧。
城中新的房源会从哪里来呢?从旧城改造中来,从棚户区改造中来。未来,张家山、东郊路、大砻坊等这些已经或即将改造的城中心灰色地块,将是城中新房源的诞生地。
与其它区域相比,城中就如同一台生了锈的巨大机器,只能依靠一些砂纸的擦拭来出一点新了。
城西--滨江资源成就富人聚居地
按说,城市沿江楼盘都该划入城西范畴,不过长江长纳入了南城,除了世茂滨江,也就只有即将有新房上市的春江花园了。然而后者,人们更习惯于归入城中。所以,城西唯一可讲的,就只有芜湖世茂滨江花园。
这是一个没有可比项目的楼盘,滨江资源以及世茂品牌注定它就是一个富人的聚居之地。不过,本地有多少富人资源可以支撑56.5万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呢?未来,世茂的目光或许应放长远一些,对外宣传芜湖可能不仅仅是本地市委市政府的责任了。
三山--潜龙待出
如果没有碧桂园,或许我们不会谈论三山,尽管天池圣居等别墅项目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
如果没有华电,或许我们不会想到三山,尽管它已经划入芜湖市区,尽管它早已有了一些商品房项目。
但是,随着华电的进入,随着碧桂园的落户,三山无疑成了一个潜龙之所,一飞冲天只待时日。
不该说的结束语
按照居住观念上的划分,似乎没有什么遗漏。然而理论上的划分并不能涵盖实际中未知的可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间的距离感越来越模糊,芜湖,一个现阶段不算太大的城市,各个区域之间又能有多少严格地划分呢?在楼市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商家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上,而应看得远些,再远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家何异?
写完了此篇全部的文字,突然冒出来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些楼盘,把所有的上市或未上市房源全部加在一起,会有多少?芜湖有多少购买力可供支撑?芜湖有多大的吸引力吸引外援?实际的发展是否跟得上理论的脚步?我们可持续的后劲还有多少?
唉,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同样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