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说地产 |
今天有一位蓝山逸居的准业主投诉,说该楼盘预售证上的均价为每平4660元,自己与房产公司以每平4500的价格签定了购房合同,可最近才发现,开发公司在网上销售的实际均价为每平4000元,遂大呼上当。
事实上,类似于蓝山逸居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我们再来看这几处楼盘:
凤凰花园,4月30日拿证,总共303套房屋,预售许可证上预售均价每平4993元,目前仅剩37套房屋未售出。而在市房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市场分析报告中却明明白白地指出,今年1-6月份全市每平4500元以上的住宅仅售出一套,每平4000-4500的住宅
仅售出42套,那么,凤凰花园的实际成交均价到底是多少?
香格里拉花园,3月22号84号楼拿证,预售许可证上均价每平2845.47元。房管局今年上半年市场分析报告中,该楼盘1-6月份售出房屋均价每平2499元。
巨龙城市花园,元月20日、24日两次拿证,预售许可证上均价每平2980-2998元。目前网上销售中,该楼盘的实际成交均价每平2600元左右。
长江长现代城33号楼,5月22号拿证,预售许可证上均价每平4050.6元,据说开盘当日签售一空。同样是房管局上半年市场分析报告中,该楼盘实际销售均价每平3632元。
万豪白领广场,2005年11月3日预售,预售许可证上均价每平3342元,房管局上半年市场分析报告中实际成交均价每平3066元。
......
为什么如此多的楼盘在预售证上的预售均价与实际相差如此之大呢?很多开发企业解释说,这是因为实际备案与销售有一段时间上的距离,备案的价格可能是过去销售的价格,因此偏低。
但是我们知道,购房合同签定后30日内,开发企业应向产权部门备案,也就是说,实际的时间差距不应超过30天,就算是一个30天备不了案,两个30天,三个30天呢?有可能会造成购房与备案间一个季度的时间差吗?就算是一个季度的时间差确实存在,有可能导致实际销售均价与证上预售均价间数百甚至上千元的差距吗?
开发企业向物价部门申报预售均价,一般都是自己制订一个价格,在物价部门备案即可,因此预售证上的预售均价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与实际价格往往差距较大。但是我们的普通购房者在购买房屋的时候,能够参照的正是这个预售均价,不能讨价还价的,没能力走关系找熟人的,吃亏上当,往往也只能自个儿担着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向外省市学习,把预售均价的制订方式变一变,仍然由开发企业自行申报,但是由物价部门定一个上下浮动的比例,高不得高于均价的百分之多少,低不得低于均价的百分之多少,这样是否更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呢?
预售均价,真真假假,看来这真的需要主管部门制订详细措施来加以约束了。
前一篇:幺儿也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