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交易周众人皆看短期头部时,我们撰文指出这里只会做一个小调整,而它的功效在于消化节前套现盘,此后市场依然要恢复上行趋势,节后股指必然是突破创新高的走势。在我们给出结论之后,同样也引来了争议声。有些人认为股指在这位置上不去,同时又搬出了一堆所谓技术面的理由争论。实际上,这些人还是受那个前面所说的头肩顶假想所困扰,画地自狱本为分析之大忌,似是而非的型态学本身就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波动轨迹,死等那个结果验证,最终容易在预期破彻底打破时反手追高。何苦来着。
实际上从波动的角度研判市场,也有不少人把5月16日以后的波动结构划分错了。很多人把1757点当成了本轮大级别主升段(人称三浪)的结束点,事实上1757点虽然是个高点,但却不是主升段的结束点。从沪指大的波动结构看,主升段的实际结束点是5月16日的1678.60点。而在此之后,沪指的大三段整理,是个双重的修正结构中的平台与锯齿交替复合结构,其A段为5月16到6月14这段,它是个较小级别的平台与锯齿交替型3-3-5扩张型平台。而B段则是6月14到7月5日这段(1512.52---1757.47),这个B段和大A段再组成一个平台与锯齿交易。所以,很多人出错的是后面7月5日到8月7日这段调整。这里本该是一个扩张型平台整理的C段,但是我看了一下多数人的计数,都把它当成是1757以后的某级大A段下调。由于计数上的错误,使得很多人认为本次上行是不会创新高的。但实际恰好相反,节后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多数人会出现上述的错误,实际上还是没有明白一个趋势必须要由两个以上的股指进行印证的道理。7月份以后,我们一直是以深成指论市场的走势。其原因一是深成指波动比较规范;其二是未受新发大盘股的干扰,走势比较干净。而深成指5月16日以后的走势是一个明显的3-3-5结构平台型整理,即使在七月中,我们就已经指出了这个级别的C段就低可能到达的目标就是前一级第4子结构的范围,那也就是3711点。但实际上后面国为提前的加息,将利空因素提前释放后,沪指的C段走势成了个未完成式,没有再创出新低,而深成指也同样是那时起开始了上涨。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8月21日开始的上行,才是真正的第五推动结构的上行。而现在仍然有人把这段上行当作是某级B段修正上行,因此,才会有节前减仓回避风险一说。但是,我们了解了一下,节前减仓的观点很多是来自于营业部的分析人员,其客观性如何我们不好妄评。只是觉得不太应该这么看,10月里会有很多大事,工行发行是一个,金融工作会议也是个重点。市场的大方向是向上的,过程中也许会有些波折,但这都会不影响根本。而且,不应该简单地把工行上市当成是中行上市的重复,二者有质的区别,尤其是在8月初我们已经强调了今年是银行上市年,而工行是这个主题中的重头戏,要不管理层要那么急着修改新股发行方式,用五重利好保障它的发行成功。为什么要这么大规模的上市,除了增加市场的优质筹码供应量、夯实市场基础,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他们,你的“引黄灌溉”之计就难以实施。市场无源必定就会萎缩,何谈发展。况且12月31日起,国内的金融市场将完全开放,你趁早将金融风险化解于民间,到时候拿什么去抵御风险?正是因为这样的大框架,与政策同步看多才是市场交易者应有的敏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