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任善炯
任善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99
  • 关注人气: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门的威严与教育的倾颓

(2008-03-28 22:40:24)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教育质量

威严校门

教育

分类: 飞羽流觞(时评篇)
校门的威严与教育的倾颓 

               校门的威严与教育的倾颓

 

 

    先从这篇文章的题目说起吧。也许有人觉得这两个词组构成的标题,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教育无疑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而教育质量同样是人们最忧心的问题之一。因此,这个题目就真切地构成现代学校教育的错愕时空,以及它所建立的现代教育变形的价值体系。写这篇文章的诱因,是前不久应在某所名牌大学任职的朋友之约,参加一次活动。两年不见,这所大学新建的校门巍然耸立,豪华威严,让我有不敢进入的畏惧。活动完毕之后,因为是老朋友,我便不客气地对这位老朋友指出:你们的校门太奢华了,学校毕竟还是教学的场所,不是豪门和衙门。老朋友苦笑道:没办法啊,你看我们旁边不远处的那几所大学,他们的大门比我这里还豪华威严,所以,我们这里也得改建一下,不然就说不过去了。 

    其实改建扩建学校的大门,改善学校环境,本无可厚非。但是。校门,它只是学校的外在形象,如果说看人先看面,观校先观门,而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师生员工的素质退隐到其次的位置,那这样的豪华校门兴建的意义在哪里? 更让人想深究一下,透过“豪华门”的背后,我们隐藏感觉到了已经变了味的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究竟在为什么服务?大学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和国家民族复兴的责任是什么?我想,大学是不能用这些豪华的校门来回应民众的质问,或者将豪华校门放大为国家民族未来的辉煌宏图的。

     当前各种豪华的城市建设的背后不断暴露出贪污受贿丑闻,负责基建的官员一个个因贪腐而沦为阶下囚的不在少数。各所大学又如此热衷于兴建豪华校门,甚至将原本很好的校门拆除,然后再建更豪华的,其动因或诱因更让人怀疑!建这些威严豪华的校门的钱从哪里来?在教育产业化与市场化的思路指引下,我国高校几乎各自为政、各建金库,其资金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这些钱怎么来的又要花到何处?用什么办法去花才堂而皇之?我们的学校为了对国民、对主管部门有个交代,看来是动了一番脑筋。那么,建设豪华的校门之类的建筑就是自我解套的蒙混办法之一。而在这些威严豪华的校门横空出世的时刻,也许摆在许多贫困生面前更多的是无钱难进豪华校门而望门止步!

   我曾经有幸进出过很多所中学或大学校园,无论是声名显赫的学校,还是淹没在民间的校园,当我们走近它时,首先就被它那威严得咄咄逼人的校门所震慑。在我进出过的大学校门中,有的耗资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来精心设计建造,其危乎高哉的耸立,若居朝堂之高而俯瞰黎民苍生;或造型威威乎荡荡乎,以其庄严森然之神圣,仿佛超越人间三界的寺院道观,以隔绝人间烟火为荣。学校之间的相互攀比,更是让所有的学校都不惜斥巨资来打造豪华的校门。 
   也许在学校经营者心目中,校门就是最显赫的名片,它能将自己的学校教育质量、先进教学设施、优秀师承传统和人文道德内涵,都凝聚在极端外在的校门构筑中了。曾经让五四以来的知识学人拼尽全力讨伐与推翻的封建残余“门阀”观念,也在继承腐朽的“官本位”思想中,悄然融合变异为各自傲然、自我膨胀的“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割据格局。其中我们很难看到学术领先和知识创新的竞争,却随处能观察到极力炫耀校门奢华的比拼。但是,我想大学管理者应该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大学应该在教科研方面下大功夫,而不是建大门,盖大楼,培养贵族什么的,将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而不至于让自己教育出来的学子们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去当保姆,做陪聊,甚至当二奶或做妓女!

   没想到,企图用修建豪华威严的校门来撑持门面,或者提高自己的形象地位,如今在承担中、高等文化科技教育的学校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这种形而上的思路与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方式,恐怕是没读过几天书的农民也会不屑一顾的。道貌岸然者与学贯中西者,应该没有必然的外在联系,奢华的纨绔子弟与贫寒的青衿学子很难一眼就让人看出谁更有学问。老百姓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满罐子不荡半罐子摇晃。而列宁在指斥那些市场虚假吆喝者时,更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些叫喊声最响亮的商贩,是要把最劣质的商品兜售出去的人。

   学校的大门越修越高大庄严,越壮观辉煌,它们在现代都市里不仅构筑了一道鹤立鸡群的风景线,而且还越位地抢占了本来不属于它的腐朽的文化传统——官本位或衙门文化。自古以来,中国官府长期以“八字衙门两边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威赫声势,驾凌于百姓之上,给贫民百姓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但那是非人民的官府为了作威作福的需要,才如此以其高耸、威赫和森严来震慑民众,来维护他们官本位的天堂。但我们怎么也难以理解,今天的学校大门尤其是大学的校门,怎么就取代了旧时代的官府,而成为新时期的官本位文化的承传与延续了呢?检索一下我中华民族的历代教育先贤所开办的教塾或书院,包括孔子的学堂、孟子的讲坛,还有朱子的书院或程门教馆,他们要么是与民居同舍,要么是隐逸山野丛林,在一种清苦中研修学问,成就功名。所以,我们的先辈始终将读书人称之为“苦读诗书”。尽管他们知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道理,但这些伟大的教育家却选择了让学生在清苦中“头悬梁,针刺骨”,进行学识与人品的磨砺,让他们以优秀的人品和学问走向社会人生。在这些学生的求学阶段,他们与官本位可以说是“刘郎已觉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遥远。而这些以教育学生为崇高己任的老师,则更是放弃了任何功名利禄的攫取,甘愿以自己的两袖清风来塑造学生的智慧与道德的完美。

   现代学校教育,本该扬弃腐朽的官本位的意识,高举教育为民、科技兴国的旗帜,与社会和民众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让学校成为人间烟火中的一缕清风,吹散世俗的烟瘴,化育人生的愚顽,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民族的素质。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高等学府却以其陈腐的观念,越位继承了官府的本位理念,将学校的大门构筑成让民众望而生畏的衙门形象。这是时代变革的进步,还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我曾经有幸观览过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直接感受过这些名校的大门是如此的平常与简朴。像美国的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基本上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校门,走进大学校区就如同进入到清爽而雅致的街市。而在法国著名的索邦大学、南锡大学,这些名校的大门真的就像一般的商场院门或者幽雅的宅院门廊。你走进去了才会蓦然惊觉:啊,这就是著名的学府啊!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国外的著名大学就与民众的寓所相互依存,深深扎根在社会民生的土壤之中,与人间烟火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它们培养的学生也就时刻从人间烟火中吸收营养,创造出属于人民的高端科技,为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回观我国的大学校门,只能让人在慨叹中鄙视。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是我们十分不情愿看到的事实。因为,中国还没有一所进入世界十强的名校,而国内这些并不著名的大学,倘若在进行世界豪华校门评选中,一定有多所进入世界十强的名门。豪华的校门是上去了,但教学质量上去了吗?我不想妄自评论。但这些年来,以商业观念治理学校,以赢利为办学的目的,让我国的大学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国人应该各自心照不宣。近些年来,从这些著名的豪华大学校门内走出的毕业生中,有多少人是有建树的?有多少人是找不到工作的?有多少人拿着国内的学历学位,还得找路子、花重金到国外去委屈求学,从头再读一遍,再争一个有用的洋学历的?

   学校大门的高耸与教育质量的倾颓,互为见证了现在教育产业化的弊端。为此,我倒希望我国的学校大门别再走豪华威赫、森严壁垒和凌驾世人的思路。校门就是校门,也只提供师生进出罢了。也许回归平淡,与人间烟火同在,这样的学校应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门不在威,有才则灵。有良知有学识的学校经营者,走出破旧腐败的官本位理念吧,别把那些被历史抛弃的垃圾当成宝贝,拿到学校壮门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