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扑进沙漠幻景 (散文)

(2007-12-09 21:29:48)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大自然

分类: 艽野尘梦(纪实篇)
扑进沙漠幻景 <wbr>(散文) 
 
                   扑进沙漠幻景(散文)

                            文/闲数落花

     在沙漠上跋涉的人,总会诅咒那飘渺无踪的沙漠“海市蜃楼”。因为它时常以虚幻的绿洲美景,戏谑苦行者生存的向往,也给干涸者带来失望,甚至将唯存一线生机的求生者引入绝境。漫游沙海深处,时有森森白骨,为活着的人见证着沙漠幻景的千古迷境,还有随风而逝的生命幽魂。


    不过,在与茫茫漠野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里,沙漠幻景却是让我兴奋,让我神往,也让我清醒地感受美妙的仙境。因为,我知道那是大自然从真实中升华的虚幻,是在我跋涉过的大漠荒野上,为我构建的一幅幅慰藉我心灵的美妙画图。


    孤寂的大漠,除了空渺虚幻的天空和广袤旷远的四野,空莽与混沌四合的生活,日复一日磨损着人生,会让人感到生命仿佛漠野里偶尔可见的芨芨草那样,几许灰绿,怎敌它北风扑地百草折,日渐萎地枯黄。因此,当喜好在沉静中读书或思索的我面对大漠时,那种悠远的空旷,便成为我放飞思绪,追逐梦幻的大千世界——那是属于我的王国,任由我的拥有欲望向四野无边无际地扩张,任意构建一些雄阔壮美或幽雅清丽的景观,填补在那空辽寂远得令人心虚的漠野,让自我纵横一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精神家园。


    每当此刻,我便可以充分享受到“沙漠君主”那种左右乾坤、恣意挥洒的快乐。倘若景不如意,只须挥挥双手或揉揉眼皮,一切便可推倒重来,比孩提时代玩搭建积木的游戏容易得多。人的天性是喜欢幻想的,但幻想的愉悦绝对不能升级为迷醉幻想。把幻想当成真实,收获的只能是灾难。我所秉持的清醒幻想,让我在沙漠生活的日子里,用愉悦滋润着心灵,并且对演变无序的沙漠幻景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因为,沙漠幻景的出现是有自然条件和规律的,认识了这种存在的客观性就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艺术景致来欣赏。更何况真实存在的沙漠幻景比我在寂寞中的虚无幻想,要丰富美妙得多,也更具有审美的愉悦呢!试想一下,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大漠,当人的生活与情感都处于极度枯燥乏味的精神荒漠之时,大自然突然给虚拟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仙境,只要你有足够的精神家园与情感胸怀,接受并且包容这大自然的馈赠,尽情地在把玩欣赏中品味天地造化之功,在心旷神怡中恍若醉入艺术境界。无论是海市蜃楼的仙乡楼影,还是绿野仙踪的天上人间,都在似与不似的艺术魂灵中,为你扩展出神入化的美的神韵。如此大爱无言、大美无形的天赐,如若不能敞开胸襟欣赏,岂不错失天缘?


    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大沙漠与大戈壁横亘在苍茫天地之间,奇绝怪异的雅丹地貌造型,为漠野凭添许多神秘与苍凉。当中午的烈日烤炙沙碛戈壁,四野混沌空蒙,人处其中,犹如身临太空。此刻,天地交合于热境,阴阳融会于瀚海,正是造物主虚构沙漠幻景的好时候。往往在此时,我便邀约几位战友,钻进沙丘或雅丹碛塔的阴影里,一边骂一骂苍天的暴热,一边等待沙漠幻景的出现。当生活单调得近乎空白的沙漠迷蒙与旷野空漠得如同虚无的心境融会在一起,等待沙漠幻景的心情,也像等待“戈多”一样,在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心境中获得期待美妙的愉悦。


    大漠上空万里无云,烈日宛如静止的火焰炙烤着每一粒尘沙,遍地沙砾闪烁着刺眼的金黄。从沙层深处蒸腾而起的水分子,在离沙面约莫一米高的空间里形成雾气,被阳光撒上了熠熠闪闪的银箔似的碎末。再向虚空中慢慢飘散,直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而在视线之外的空蒙里,天地间的一切都开始梦幻般的混沌朦胧。那迷蒙似乎具有一种力量,能将人心漂浮起来,跟随升腾的雾气飞向虚空……


    这时候,在清晨或傍晚我们常去散步的那些散落在远处的小沙梁、小坑凹,凸出在沙面的小石块,枯草根,或者随同大风吹刮而来的毡房破片之类杂物,也在烈日蒸发的水汽的粉饰下变得朦胧飘渺,仿佛穿上了神仙法衣的灵物,转眼间呈现出具有生命活力的美丽。这些拥有了美丽的灵物,就在我的眼前借助蒸腾的蒙蒙水汽,像在舞台上施放干冰白雾跳太空舞的演员那样,它们精灵一般漂浮着,舞蹈着,变幻着,张扬着,甚至飞舞旋转着。于是,我们便在这神秘的魔氤中进入了大自然规定的艺术境界。


    就在我们还被这神秘的迷雾弄得恍惚迷离之时,眨眼之间,那灰蓝或灰紫色的天穹在淡淡的橘红或橘黄色的雾气浸染下,如同电光火石的光谱变幻,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了翠绿色、苍黛色或赭黄色的山水田园,亭台楼阁,琉璃瓦舍,曲桥栏榭……那布局铺排有致,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景致在深浅浓淡中向远方散漫润化而去,宛如水墨画中的晕染笔意,渐渐淡入天际。面对如此美妙的远山含黛,秀亭倚天,山廓临水,飞阁流丹,一派繁华锦绣的富贵之乡景致,再细细品赏那沙渚之滨,隐隐约约几间草舍炊烟袅袅,一袭酒幡高悬,小轩窗内人影幢幢;更添那村外田连阡陌,似乎可闻十里稻花之香;而青山廓外,湖面水波不惊,茅篱竹舍恬静临水,三两儿童湖边嬉闹戏水;芦苇荡里,鹅鸭成群浮水,渔翁放舟镜湖,耳边仿佛传来吱呀桨声……


    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幅幅逼真妙景,直教人惊叹于巨灵山川运转,陶醉于天地造化神工!而每次观赏沙漠幻景,景色千变万化,物象造型别异,给人感受不同的美妙,不同的心境。一回回赏景成瘾,好景让人陶醉其间不忍归去,继而期待好景重现,于是,心头便暗暗祈祷上苍再恩赐一个好景致。


    往往正当我们欣赏美景如痴如醉之际,一阵轻悠悠的大漠微风吹过,远方的沙漠幻景仿佛被魔术师抖动了手中的白纱巾,那所有的山水田园,烟村水廓,瞬间便荡然不存。而从漠野白雾中,又升腾起碧波万顷的大海,但见漂浮期间的岛屿,山林葱茏,孤崖耸峙,石梯盘旋。山之巅,彩亭飞檐翘角;水之涯,游人绰约可数,游览于画屏之中。而那大海连天的波涛从远方向我们奔涌而来,白浪滔天,一波推涌一波,就是无法接近我们,在离我们不远的沙碛中黯然消失,未能再现卷起千堆雪的胜景,也给我的情绪留下无尽的遗憾!
    这就是让我常看常新的沙漠幻景,这就是令我迷醉的沙漠幻景!


    沙漠因为空旷而幻想充实,戈壁因为荒凉而寻梦山水。这和我们人类往往在痴迷于对某种事物的渴望与想象,而又想难所得之时,会情不自禁地做一做白日梦,为焦渴的心理进行滋润慰抚的道理一样。我知道以科学的视点来解释眼前的沙漠幻景,应该是大漠高空的云层在难得的清朗透明的条件下,因为受太阳蒸发的水蒸汽的氤濡,云层中含有了足够的水分子后便具有了水银镜面的映射功能。它们在高空通过偶尔形成的某种视通万里的遥望通道,将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地风景映照着,并折射到大漠地面上因烈日烤炙而升腾的水雾层面。如果大漠地面的蒸汽也形成了相应的镜面效果,那就会将高空云层映照出来的远方风景又在漠野上投影再现出来。


    这应该是沙漠“海市蜃楼”景观的科学依据。但是,科学的理性往往在艺术的浪漫面前显得清醒而无力,它在很多时候无法解释艺术的感染力之所在。因为人的情感才是鉴赏艺术的主体,而情感是不遵守科学的理性的。尽管我能接受“沙漠幻景”的科学解释,但却无法验证我所看到的那些激动我心的“沙漠幻景”究竟来自何方?


    我家就在长江边,江南鱼米之乡就是我的故乡。也曾游历江南数千里,浏览过很多江南风景和海岸景观。但面对如此之多的“沙漠幻景”杰作,竟然找不到其中任何一景是来自于对江南何处风景的折射。这种困惑曾经折磨我很久,至今也百思不得其解。


    沉醉在大漠对我的艺术魔幻中,我的思绪还是遵守艺术的意识流动。坐在沙丘和“雅丹”碛塔的阴凉里,与远方的幻景遥遥相望,移情其中,沉醉其景。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由强烈反差所构成的艺术氛围中,那份惬意与怡悦,很难用几句话讲清楚。有道是“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享受与陶醉。


    因为移情与陶醉于大自然艺术的虚幻,我也曾数次不顾烈日和沙漠的烤炙,飞也似地向“沙漠幻景”扑过去。当时的思绪简单得如同不谙世事的儿童,就是想奔进那迷人的风景,拥抱那锦绣画图,进入那奇景仙乡,让虚幻变成现实,让梦境环绕身边。


    当然,在我气喘吁吁地扑向幻景集结映现的漠野,呈现在眼前的真实,仍然是一片无尽的黄沙,一条条被漠风刮地而成的沙丘,一个个孤零零的小石块,一凹凹由旋风挖掘的沙坑,一坨坨枯死其间的骆驼草根,还有一些破烂的毡房碎片,在烈日下静静地躺着,发出熠熠闪闪的热光。每当幻景破灭,再面对这些残破的风景,自然要怅惘与沮丧,还要骂一声老天,然后再取笑自己的幼稚无知。但就是这自嘲与取笑,却增添了生活在大漠中饱经太久太久枯寂之后的欢乐。


    是的,追寻美妙的“沙漠幻景”,唤醒了我童年的天真,那是成年人难得重新拾回的人生乐趣。倒是在我处于欢乐与失望交织的莫名情感之中时,和我同去观看沙漠幻景的战友们却这样对我说:


   “当你扑进沙漠幻景地时,我们在远处却看见你成了幻景中的一景。你的身影幻化成无数个飘动的影象,像神仙似地飘飘荡荡,在山水田园中飞哩!”


    听了战友们现场直击的观感与形容,我先是放声大笑,继而无言沉思——梦想是人之所欲,幻景则是天之所成。当热热的欲念导引你进入梦想的时候,幻景就是苍天对你梦想的演绎,将那最虚无的情景展现在你的面前,然后,再荡然无存地毁灭给你看个究竟。沙漠幻景,我读懂了你么?


    我静默地伫立在莽莽平沙与空茫天地之间,直至漠风残照将我再次塑造成大漠深处一景,融入雅丹地貌的碛塔丛林……

                                                                                                                                                2007-12-9 于南窗轩

[作家原创作品,未经同意,转载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