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告,书业的下一个蛋糕

(2006-09-26 13:48:53)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图书中夹杂广告信息也多了起来。较为普通的操作是在图书勒口或封底刊载自家出版社推出的其他图书信息,比如中国妇女出版社的《三岁缔造一生——冯德全早教方案》就夹有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图书系列书签;同时也有为别家打广告的情况,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美食地理》书后几页附有百崴鱼的四张面值50元优惠券外加320元餐券,地质出版社《活色生香——北京美食圈地图》则附赠V卡,读者到指定的餐厅就餐后可获得抵扣现金的积分消费。此外,一些企业形象广告在地图册的周边出现也变得稀松平常。(《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9月20日)
 
其实这也正常,广告业已经无孔不入。很多在市场上被追捧的新兴媒体事实上就是一个广告公司,只不过它的广告模式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广告模式。比如近来炙手可热的分众传媒和百度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几十亿美元。分众传媒是专门做楼宇电视广告的,它的CEO江南春利用人们等电梯的几分钟时间里开创了一个所谓的“无聊经济”;百度说起来属于技术型企业,但其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按点击率收费的新型广告模式。而广告养活的又何止是这两家新锐企业,不少门户网站的收入也大多依赖于广告,比如新浪、搜狐等。
 
那么图书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广告媒介呢?理论上是可以的。图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与报刊、电视、网络一样的媒介功能,而且图书主题单一,受众群体明确,易于保存,其广告传播效果并不亚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比如说《品三国》(上)这本书,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册,超过了我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如果附带上一些广告,将会给出版社增加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随片广告、甚至特意安插产品在剧情中。随书广告为什么不可以,它的障碍来自哪里呢?
 
一个障碍来自于政策。从历史上看,我国一直对图书刊登广告有限制,不过这种限制正在逐步地放开。1985年,我国规定,内部发行和限国内发行的书刊不得公开做广告;到了1990年,图书上的广告已经打开了一条缝隙,出版社经批准,可以利用公开发行的年鉴类工具书经营各类广告,其他公开发行的图书只准用来经营书刊的出版、发行广告。而近年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使得出版社可以向工商部门申请广告经营许可证,但是图书主管部门尚没有明确规定允许出版社经营广告业务。主管部门的顾忌可能在于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有着浓重商业味的广告在图书上的出现会削弱图书的文化价值。不过,随着我国将出版业、发行业列入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限制只会愈来愈少。
 
另一个障碍来自于读者。就像观众看到电视广告马上换台一样,读者拿到书翻到广告肯定感到不爽。但这并不是说图书登广告必须以减少读者为代价,它反过来提醒出版商在刊登广告的时候必须兼顾到读者的利益,精心设计广告的数量、位置,尽量减少读者的不满。当然最主要的手段还是以广告收入折抵一部分书价,让书价能够降下来,使读者从广告上间接受益。如果有的读者偏不爱读有广告的图书,那也无防,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出版商可以出两个版本的同一种图书,一个是广告本,一个是无广告本,只不过书价会有所不同。
 
2005年,我国报纸广告刊登额高达451亿元,几乎赶上了我国图书一年的销售额。一旦图书刊登广告放开,一个崭新的市场将呈现在出版商面前,难保不会出现如分众传媒一样的高成长性新型广告公司,而出版业也会借此开辟一片蓝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