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爱吃鸭,北京烤鸭就不用说了。前不久,这条街上又新开了一家八宝烤香鸭,占据着一个小饭店的一角。广告早在开业前就贴出来了:“开业头10天优惠,每只13.8元,吃过一次你还想吃第二次。”很朴实的文字,写在门前的红纸布告上。
能行吗?街那头有一家上海啤酒烤鸭,一个转炉,挂着鸭子来回烤,生意很清淡。而这家店设备、工艺方法完全和上海啤酒烤鸭一样。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从开业第一天起,上午8点到晚上10点一直有人排队,队伍常常排到另一家饭店门口,惹得那家饭店老是抗议。这样的场景延续了一段时间,在这个小街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排队去买东西。其实排队还算不上什么,让人惊讶的是,每个人要为排队付出两小时的时间,这是一个生鸭烤成熟鸭的时间。老板是见多少人烤多少只鸭,真正的以需求定产量,你想赶个巧,一来拎个熟鸭就走,没门!中国人真是好吃啊,你看这些人即使没有凳子坐也站在那里等上两小时,只是把身体重心在两只脚上来回倒腾,如果是在交通路口,你让他等上两小时,他不把红绿灯砸了才怪。
一开始,我还想,这么便宜的鸭,不会是问题鸭吧,后来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前后两次加入队伍中,第一次还没排10分钟,我就耐不住走人了。第二次,聪明了点,带了东西看,两个小时之后,终于看到我的香鸭了。这鸭是先腌再烤,很干瘪,有北京烤鸭一半大小。说实话,味道很一般,我吃了第一次根本不想吃第二次。
红火的场面想必是整条街都看在眼里,不久又增加了三个转炉烤香鸭了,加上那家上海啤酒烤鸭,这条小街有5家烤香鸭,有两家挨着“八宝烤香鸭”,其中一家的招牌是“八珍烤香鸭”,牌匾、字体、颜色和八宝都极像,冷不丁你以为是一家。就像我有一次去八达岭,愣是把麦肯香当成了麦当劳。还有一家位于街中段,就更不顾忌了,大红的“八宝烤香鸭”招牌。
这几家店烤香鸭的价位都参照了“八宝烤香鸭”,13.8元。市场竞争陡然加剧,那家正宗的八宝烤香鸭却逆市调整了价位,将价格上调了一块钱。接下来的日子里,八宝烤香鸭仍然是生意最好的,但买者已经大幅减少,有时就几个人。其他几家的情况更惨淡,鲜有人去问津。
这是为何?我想一开始的红火,是因为大家想尝鲜,又因为“八宝”的优惠价格,所以就出现了排队买鸭的现象,而排队买鸭又给其他人作了广告和暗示:这家店的烤香鸭一定好吃,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排队?我也买一只尝尝。事实也是,我买鸭的那次,周围排队的人多数都是第一次买。这之后,烤香鸭蜂拥而起,但周围居民大部分已经尝过鲜了,而烤香鸭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没必要天天吃。因而,烤香鸭销量从八宝一出现带来的热潮中回归到了真实,而居民由于质量、印象(品牌)等因素更加信任八宝烤香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