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该怎样地老去?七零后与父母们探讨一下养老与亲情

(2014-09-17 08:03:24)
标签:

家庭

生活

养老

隔代爱

亲情

分类: 杂谈

    转载:2014年8月6日 益学堂(退休必看,未退休参考)

  “岩石”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多年的特级教师。老人家的文章《退休十年的杂想》写得很有水准,其生活观点朴实、鲜活、自然、深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发自内心,又高度总结,充满了理性和思考,对朋友们的生活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他告诫了我们该如何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活观、生存观、价值观,并用这些观念实践自己的生活和价值,朋友们可以从中体会、品味
     《退休十年杂想》
     十年前,我们老了,退休了。终于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过得很艰难:环境苦、工作累、工资低、负担重。我们这一代人也很豪迈:觉悟高、心胸宽、责任重、贡献大,撑起了共和国最艰难的时期。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继续奉献,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还有的人二次创业,名利双收;有的顷其所有换大房,为的儿孙大团聚时有足够的空间;有的节俭储蓄,为的大病就医,或是为去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有的服务子女,侍侯儿孙,为的动不了的时候能得到儿孙的床前关怀......
     我和老伴是同时退休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了。进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老年。我们没有再去为社会做奉献,没发挥余热,不再为儿孙操劳,不去挣钱,不攒遗产。而是试着过起了自由、轻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逸养天年,充分享受我们自己的夕阳人生了。
     我们在北方避暑,在海南过冬。春秋好季节就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理想的路线、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玩到那。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了社会回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弥补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进入老年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越来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别幻想长命百岁,时不待人,诸事尽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去做那些原来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圆那些积年的梦,免得躺在床上动不了时再后悔。
     退休了,对于我们应该担负的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已经完成,该是社会和儿女关照我们的时候了。但是对亲人,对儿女,以至对社会都别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我们做贡献是无条件的,而索取就有条件了。别幻想社会如何善待,别幻想儿孙如何尽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请,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
    我们对子女的抚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但两者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后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来约束的。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伤害的只是你自己。当然也不能软弱和放弃,要学会应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我们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力不从心的事越来越多,别去充英雄好汉,自找没趣,别轻易答应为别人做什么。少说'是',多说'不'。有压力和负担的事情别去做,少为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固定任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一位网友说的好: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
    我的亲戚75岁,原来身体很好,她非常疼爱孙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孙女,视如掌上明珠,每有电话都要想的流泪。奉高中,供大学,自己克勤克俭,鞠躬尽瘁。但儿子离婚孙女随母而去后,她突发脑病,险些不治。孙女仍在高兴的上大学,儿子又有了新家,原来健康的她却孤独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着她。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不然就会自食苦果,没人可怜!
    我的同事退休后已是存款无数,但仍踌躇满志,拼命挣钱。每周去代30多节课,喜欢电脑和旅游但舍不得花钱,又没时间,总认为来日方长。但只两年后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时,泪流满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辈很有名气的老师,退休后又代了十几年的课,直到脑栓发作,挣钱数万,盘点下来,全都给了儿孙了。他们要结婚,要买房,钱不够,而老子的钱又闲在存折上,哪好意思不拿出来呢!到最后身体不行了,挣的钱也没了。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们才没有重蹈覆辙。谢谢前辈! 
    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负、执着、痴心。总以为自己仍和年青一样的无所不能。做事顺利方面考虑的多,而风险却很少考虑。其实60岁以后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的表现:体力下降,记忆减退,思维局限,反应迟钝。出现事故的几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已经不再适合做一些复杂、烦琐、责任重大、时空精确的工作,不然为什么规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的银滩海滨,有一对退休老人在海边买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孙女接来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梦,自己毁了自己的晚年。而那个夏天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事。
    小区里几个老太太在负责照管孙辈时,常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在周围玩耍,一派祥和,其乐融融。可该回家时一个三岁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几年来渺无音信,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们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到不如逸养天年、养尊处优、装聋作哑、难得糊涂、自娱自乐。老年人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书画、吹拉弹唱、酌酒品茶、吟诗作赋、网上遨游、登高望远、旅游观光、美食烹饪......,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上面这篇文章表达了中国一部分老年人对退休生活的规划和对已成年子女们关系的处理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回归家庭退休养老的观念。这个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我父母就用十多年的退休生活演绎了这个全新的概念,我很荣幸成为亲历了中国老年人的退休情感与生活变革的见证者。从一开始的不解,迷惑,心酸,痛苦,疏离,纠缠,伤害,愤懑,到后来的远离,雪藏,冰冻,冷漠,麻木。还有再后来的烈火中永生,凤凰涅槃,心存柔软,无愧我心。这是一部脱轨的生活列车,每个人都想好好地活,谁不坚强谁就会被淘汰出局,最后剩下的,全是战士!再一次,感谢生活!

      总是有正啃着老的人,在批评别人有啃老的思想。总是有接纳着父母的恩惠还在指责独自奋斗的别人不要痴心妄想,总是有享受着好运气的还要数落别人对自己的坏运气抱怨太多,总是有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人会冲着青天白日说梦话,他们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怎样怎样,如果我将来遇到你这些事,我才不会像你那样那样。”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比比划划说得多了,最后,也就都成为专家啦!

     我不知道有谁能站出来说,我希望有个具有上文中思想的父母,他老人家退休后能天马行空,亲情上又万念俱灰,不付出即无伤害,与我的生活无半点交集,我怀孕能给自己做饭,我做月子能自己照顾自己,我能给帮带小孩的保姆加薪跪下只求她能善待孩子并成全我能如期上班,这样与父母之间彼此不拖累和情感不互动的生活是最和谐健康的。我也不知道有谁能站出来说,我正拥有上文中的那种款式的父母,他老人家退休后与子女们零交往,他乐他的,我乐我的,了无牵挂,相看两不厌,那关系处得如十几年都不往来的亲戚似的,可温暖啦!

     "等我退休了,什么儿子工资低还要贷款买房,什么闺女生孩子,什么孙女住院,什么带孙子的保姆突然罢工,什么闺女雇不到带孩子的保姆面临下岗,什么幼儿园放学早儿媳妇下班晚,什么小孩子放寒暑假双职工父母出差,这些统统与我无关,我要过我天马行空的生活!"许多人这么想,也这么说,又有几个人能这么做?敢想的是狗熊,敢做的才是英雄。坚持一直这么做而不返悔的才是精英!若一直这么做,到七十岁开始,儿女已靠自己奋斗有房有车贷款还清,孩子也十几岁无须背着抱着喂奶跑医院,这时再凭嘴说几句真心话,"咱们本是一家,咱们才是真正的亲人哪!"是否有耍人的赶角?!若儿媳大度选择原谅,女婿又不计仇,这就又是洗具了!这出戏,没有好命的别演,容易演砸。

       我只想说,文中的老人,我很尊重您的想法,我也不想评判您的想法是对是错,我认为您还没有到真正衰老的时候。目前应该有不错的退休金,身体硬朗思维清晰,还能算清楚账目,说话还硬气,这个时候也是可以跟儿女叫板的。退休后有个人追求是健康的,这并不与维护子女亲情相矛盾。我只想劝一句,生活里没有爱就没有滋味,夫妻之爱,儿女之爱,隔代之爱都是不可替代的。爱是相互的,不再付出情感又怎能继续收获情感?人终究要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任何强大的人都抵抗不住衰老,当您走不动的时候,还怎么天马行空,当您老到都数不清楚该付保姆多少工资时,是否又会想到儿女?我赞成您的说法,“久病床前无孝子,别幻想儿孙如何尽孝。”有一天我也会老去,我也认为别对儿女将来的赡养抱有太多的期望,但是若感觉不划算就不再情感付出,是否又有那么一点点势力?所谓人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走到什么山头就唱什么歌,凡事没有绝对,自己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我也不想有一天老去之后被女儿们骂是个极端自私冷漠的老太太。

       我的父母也如您说得那样退休后天马行空十多年啦,如今他们不再喊那句,“我有足够的退休金,你们甭想麻烦我,我们老了也不会找儿女!”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句话开始挂在嘴边,“你是我们亲生的,我们才是你的亲人,看我们长得多像!”当初那样信誓旦旦,如今却在尽七十岁的时候开始摆出各种佐证证明自己和子女有血缘关系,这背后,个中滋味,冷暖自心知吧!

      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去看我父母,我父母依然叫不准我家孩子的大名,依然记不住我家孩子到底几岁,依然不清楚我老公在哪工作,依然想不起来我婆家是哪里的人,但是感谢上天,他们还记得我!现在,我父母会拉着我的手,把他们的脸贴着我的脸仔细看,因为那十几年的不熟悉,大家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我也在努力适应这种由熟悉到陌生,由陌生再回归熟悉的奇怪的过程。

    感谢我老公和孩子们一直在配合我也配合着我父母,那种隐忍伤害消化不良情绪的真情只为满足老人们的心理需求,孝,不过如此!再次感谢上天,时间不多,但我们大家都还有机会。未来的日子也是可以预见的,大家努力制造和谐气氛,但也同时会小心翼翼地各自保留着底线。

     生活中没有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没有冰释前嫌修复情感如破镜从未损坏,亲情中却可以有谢谢你,曾经伤害过我。

     如今,我的父母老了,我也足够强大。虽然我依然不能拥有我父母家的门钥匙,虽然我依然不能打听他们的行踪房产和存款,虽然抽冷子还能冒出个报复论阴谋论,那又能怎样。他们曾经对我做的,爱也好,恨也罢,都已经成为过往云烟,剩下的就是他们看着我该怎么做了。。。。。。我在做,天在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