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代同堂的生活不是每个家庭都适用

(2008-01-16 08:26:41)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社会

杂谈

情感

亲情友情

生活

婚姻

家庭

谈天说地

生活变迁

情感故事

感悟随笔

分类: 婚后
     三十岁以后,我开始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老少三代或者四代同堂,曾几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文明和谐的表现,但是现在我是越来越理解不了,为什么把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不同,性格反差极大的一群人都强行捏合在一起,让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成为道德舆论上评价家庭幸福的唯一标准.是中国人天生喜欢扎堆儿?还是扎堆儿就一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于是在城市里站稳脚跟的子女如不把老人接进城市里居住,就会被村子里的族人骂为狼心狗肺,而把祖祖辈辈生活在田间的老人接到城市里来生活之后,由于环境差异很大,生活方式更是不同,有一些老人总是怀念农村的老家生活,很多年都无法融合在城市里面,更是对城市里喧嚣嘈杂空气污染,邻里之间楼道封锁互不往来的生活无法适应,于是一些固执的老人又搬回了农村,不明真相的族人又开始指指点点,对于这家儿子的评价是,"也不让父母到城市里去享福,这儿子算是白养了一场,她媳妇也可能是个心胸狭窄的坏女人,就是不孝顺老人,更容不下咱农村人哪!"
     如果说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是性格随和的人,都是随遇而安的人,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彼此理解沟通,更能做到彼此让步宽容,那么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伦之乐了.如果说两代人都个性强烈,活得都很自我,或者有一方是自己不喜欢开心也不让所有人开心的性格,那么生硬地绑在一起的三代同堂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
     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位求助心理医生的老太太,闺女姑爷把孤身一人的她接到北京去同住,这可把那老太太痛苦坏了.闺女随口说一句,"呦!我买的水果都吃没了!"老太太马上伤心道,"你什么意思,是不是不让我吃你们买的水果呀,还是责怪我吃得太多?"要是闺女随口说一句,"我买那么多水果都快烂了,妈你怎么不吃呀?"老太太又立刻愤怒,"你到底是让我吃还是不让我吃呀?上次责怪我吃多了,现在又责怪我不吃,我牙不好,我吃得下吗?我吃不吃水果还得听你们的,我活得多憋屈呀!"
     在那老太太的视野里,闺女和姑爷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更是长远不了的,虽然她闺女极力否认母亲的看法,但是老太太就是活在一望无垠的痛苦中.闺女姑爷正常说话全是含着什么另外的意思在影射她了,闺女姑爷的所有孝心表示都是别有用心了,折腾得闺女一家人每日生活都如履薄冰,精神压力和坏情绪让每个人都精疲力尽,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求助心理医生,我看心理医生也没有弄出更好的良方让这个痛苦的家庭快乐起来.这就是一个家庭内部强烈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而又非要绑在一起生活的结果,那么多努力和忍让却只能让大家离幸福越来越远,当事人,你们不累吗?
     曾经知道一个好友下了班就去逛街,然后自己看电影到午夜也不愿意回家,我知道她无法面对事事都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公婆,大家都个性鲜明,谁都改变不了自己,也改变不了对方,你说你的秀才语,我说我的士兵话,于是老少三代就这么打在一起缠在一起,然后再烂在一起.我知道她的情绪长期压抑,不是每个老人都能懂得什么是理解沟通,我也知道她丈夫也被长期硝烟弥漫的家庭环境困扰着不愿意回去,所有的人都快被无休止的家务争端给折磨疯了.老少三代同居一个屋檐下,就一定能快乐吗?
     让每个家庭都得到想要的幸福,社会才能健康的发展.为了所谓的道德舆论,不必须要把自己的家庭弄成一个公认的幸福模式,幸福的版本很多,形式不同,但是幸福的感受一样,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把要求上养老院解闷的单身老人就是关在家里,你外出工作的时候放心吗?把喜欢孙子离不开孩子的老人强行送到养老院,那个费用你花得心安吗?幸福生活方式没有这样和那样的定式,只要适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就好,你的幸福无人能抢走,你的痛苦也无人能代替,至于别人说什么,随他们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