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同学的妈妈就说过,"要嫁就嫁个实在人,有情有义孝为先."俺也知道一个男人从道德品质上如果首先是个孝子,那么他多半就是个可以依靠信任的好人了.可是后来随着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心眼儿的增多,却对孝顺的种类发现了至少两种,而两种孝顺的方式又直接牵连到女人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俺坚持认为孝顺不等于愚孝,至少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找个愚孝的男人做老公,对于女人来说无疑是自寻死路.
从尊重长辈,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角度,孝顺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父母之命重于泰山,正确合理的当然要坚决执行,但是没有道理的命令呢?也要言听计从吗?至少对在当今社会的新新人类来说,束缚个性压抑自身的情感去严格遵从父母的指挥,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若是七十年代生人的却很容易这样要求自己,不容易的就是把孝顺和愚孝清楚地区分开来.
记得俺和老公处对象的时候,就知道他每月开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农村的妈妈寄钱,剩下的才是安排自己生活基本的支出,除了自己要储蓄或同事之间必要的应酬外,跟女朋友之间的消费就只有节俭再节俭了.同有些城市里的男孩子大把大把向父母要钱去买贵重礼物讨好女友的相比,我更看到了农村来的小伙子自立自强的一面,从这雷打不动的汇款方式来看,我就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孝子.
后来跟着他回过他农村的老家,当时我那未来的婆婆由于见到了两地分离很久没回家的大儿子,自然是有说不完的心理话,从高兴地诉说思念之情,到倾诉大儿子不在家时自己独自面对的种种烦恼和委屈,家长里短的琐事一骨闹地都倒了出来,我知道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依恋到什么时候都是割舍不断的,我知道婆婆没有闺女,生活上的情绪不向久未见面的大儿子唠叨唠叨,又能跟谁去说呢?
我的他就在他母亲滔滔如水的诉苦中,安静得如一只猫一样,做着忠实的听众,我也沉静在这种氛围中保持着沉默,没有人去打断她老人家,更没有人要求去吃饭或者走开,因为我们都知道,此时只要有儿女在听她的唠叨就足够了.让父母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绝对是孝顺的一种.
后来我发现了他眼神的游离,我知道他开始不爱听了,他从不做正面的反驳,而是沉默着消极抵抗.因为我们都听到了他母亲痛斥了她另外两个儿媳妇的不是,还动员我的他以兄长的身份去狠狠教训一下那两个弟媳妇,并且示意关键的时候就是揍她们几下也是应当的,(在当地农村,女人挨揍并不是稀奇的事情.)我作为未来的儿媳妇,十分感兴趣地看着我的他到底应该怎么做?
等婆婆好不容易诉说完了,发现大儿子根本没有马上冲出去找那两个弟媳妇理论,而是继续保持沉默,婆婆立刻生气地质问大儿子,"你妈我挨了儿媳妇的欺负,你到底管不管?"良久,我的他并没有象他妈妈那样动怒,而是慢条斯理地说出了让我心悦成服让他妈妈哑口无言的话,"这些家务事情的口角,我当时没有在场,我没有看到,我就没有发言权.我不能听了您的一面之词就冲出去,格着弟弟去管教弟媳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我要等当事人都到场说明白了再下结论.若真是弟媳妇不好,我这个当大哥的自然要先去找弟弟理论,让弟弟去管教自己的媳妇该怎样学会孝顺,必要的时候我也要当面跟她理论,若我只为了讨您高兴,回到家里不问清事实就动手打弟媳妇,那我的大学不是白念了嘛!"
通过这件家务事情的处理,我就发现找个孝顺的男人不难,找个有脑子的孝顺男人可真是不容易呀!如果共同生活的婚姻中,不论是是非非,严格贯彻老人的一切命令,那民主何在?人权何在?做他媳妇的要跟着受多少窝囊气呀,老人可以糊涂,但是做子女的不能糊涂,擦亮眼睛,嫁个有脑子的孝顺男人,看准了,就别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