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作家曾说过,"一个家里的某个孩子生性很赖,于是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就加倍地去宠,也就造成了越赖的孩子越得宠,而那个孩子则越宠越赖."我想再加上一句话就是,越自立的孩子越容易被家长忽视,于是越自立的孩子越没有人重视他,就造成了越被遗忘就越发奋自强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普遍的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爱的怪圈.
孩子要结婚了,父母冲在最前面帮着装修房子和置办生活用品,毕竟孩子们不会嘛,但是父母这辈子又有多少豪华装修的经验和奢侈采购的经历呢?无非是怕孩子们累着,但是哪个年轻人在结婚前不在工作呢,又有哪个因为工作太忙就永远也结不成婚呢?
孩子又有了孩子,父母仍是冲在最前面,比自己当年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女还要周到尽心,儿女没有育儿经验父母面面俱到的指点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彻底代替小婴儿的亲生父母,大包大揽直到永远就大可不必,无论父母还是祖父母,谁又能看护着孩子直到一辈子,每个人都将有撒手归去的那一天.
经常在电视里看见逢年过节,政府单位扶贫扶困,几袋大米几桶豆油,爱心是有了,但是解一饥不能解百饱,靠施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谁又能去施舍一辈子呢?谁又能靠施舍去活一辈子呢?此时教会他们摆脱贫困的本领,疏通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老人,不可能接济帮助子女一辈子,更不可能看护照顾子女一辈子,在适当放手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生活和生存的本领.一点一滴慢慢地去教,然后逐步放手,最后达到完全放手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彼此都渐渐适应的心理接受过程,毫无铺垫的突然性放手,无论谁都会接受不了,更别指望老人所希望看到的那样:子女能够撑住自己的小家而且从容的生活,他束手无策了,你就更不忍心了,于是继续抱着他前行,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
你教会了子女洗衣服,子女就有可能去尝试自己去洗个床单,你教会了子女会做一个菜,子女就有可能继续发挥,去给自己的家庭成员做3个菜.只有教会孩子技能和本领并且给他尝试的机会,才能达到将来你彻底放手的放心和惬意,而不是甘当"好父母"要为子女做一辈子饭或洗一辈子衣服,因为你终有干不动的那一天.你给孩子买了两室的房子结婚,他羡慕别人的父母给买的三室住房,你无偿帮他照顾了孩子,他抱怨你怎么就只照顾了三年,你帮他照顾了一辈子的孩子,他又开始叨咕你怎么不把积蓄贴补给大孙子使用,这种恶性循环的爱,增加和积聚的只有更多的依赖和惰性,而收获的能是加倍的孝顺和赡养吗?来得太容易的东西,又有几个人学会珍惜,更有可能让人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我已为人母了,看见那么多老人终日在为已经成家立业的子女忙碌着,也在思考自己是否也要全心全意为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服务一辈子.我认为我要把教会孩子们生存本领和生活技能做为我终生奋斗的事业,子女早早独立了,能够轻车熟路的驾御自己生活全部了,才是我最大的幸福,等我老的那天才能安心的离去,相反的情况,呵呵,就只有死不瞑目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