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钩沉(12)祖荣哥
祖荣哥,我姨妈家的二儿子。年长我10岁。他聪颖,睿智,敢担当,有作为。曾任贵州省委副书记,一度兼任贵州省教委主任;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我家是1960年搬到姨妈家居住的。一度住在二楼大房间内,几个表哥都在上大学,不住在家里;祖荣哥1962年考起贵州大学中文系,当上大学生也要周末才回来。他十分活络,也十分认真,喜欢热闹。他唱的《咱们新疆好地方》洪亮高亢,味道足,深受大家好评。他在家,上街挑水的杂务活都归他了;他还约上我弟弟,利用周末休息日,到环卫部门参加义务劳动。
此后,他贵大毕业,分配到绥阳旺草中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底),兜兜转转,又回到贵阳,在《贵阳晚报》社当过编委,担任过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办公厅处长,市委副书记;贵州省委副书记;后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大约是1989年春上,我和弟弟言常到他的南明堂寓所拜望。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上的书都摆放整齐。他谈起了我的母亲,对我母亲的健康表示关切。当时。我在全区四年级组织了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并将调查后的思考写成稿件《忧虑与希望——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投寄《贵州日报》社,1989年3月1日见报,随即,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也播送了这篇文章。祖荣哥收听了广播,也看了报纸,他和我谈起这件事,肯定并支持我的工作,也希望学校和家长都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1990年后,他调往广西,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1991年初,由省教科所时任所长尚增光率队,到南宁参加教育部牵头的一项活动,我也参与了这次活动,随队到了广西。教育部的沈百瑜处长,人教社语文一室的蒯福棣副主任都到了会。
因为会议安排的住所就在七星路路口,离祖荣哥在南宁的寓所比较近,我便抽空寻去。走过岗亭,打个电话,过了桥,在一片草坪中,有几幢两层的房舍,彼此相距都有一定距离,祖荣哥家就在其中一幢。我走进客厅,一圈沙发,墙上的画,给人舒适,宁静的感觉。他了解了我们这次会议的宗旨,谈起了教育,谈起了当时教育部的修订版教学大纲,也提到尚所长,他担任过教委主任,和尚所长,和省教科所应该都很熟。
阳光已经洒进了客厅,我呆的时间也很久了,也还得赶回去,故告辞离开。
一晃几十年了。2018年8月,易慧、向茂、向芹三位老表姐牵头,安排了这一年夏季熊氏一族表兄妹的聚会,适逢祖荣哥兄嫂携孙返乡为曾祖父母扫墓,滞留贵阳。在聚会中,祖荣哥家乡首次开唱,他的节目理所当然打头。一如他的报告,他的演讲,几句开场白就抓住听众,鼓动性特强。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他先演唱刘半农作词,黄自作曲的《本事》。八旬老人,对儿时的歌谣就像刻在心底,唱得仍是那样动情:“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柳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儿落多少。” 接着,他演唱了借用《莫斯科有我的爱》的旋律,自行填词,自行命名的歌曲《大将山有我的爱》,藉此回忆当年的清华中学生活,追忆他逝去的青葱时光:花溪河畔,大将山下……浑厚的嗓音,似在回忆,似在倾诉,感染了到场的人。
短文一篇,回忆了与表兄的几次交往。
我想起了近读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中的景已无处寻找,但是这份情,这个思,念之,在兹。
留得枯荷听雨声!
羁旅在外,望多保重。
2024年5月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