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2023-11-14 10:14:09)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       终篇


          自2023年10月11日起,连续12天,何得欢率领的我们这个团队到甘肃旅游。团队是个十足的老年团,全团42人中,占比90%以上的38人是60岁以上,不满60的4个人是陪伴他们自己亲人的。这些老年人老当益壮,精神抖擞。12天,6000公里的旅行,他们坚持下来,平平安安,顺利归来。
         又一次成功的旅游!
         又一次平安的旅游!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谁说老年人就会跳广场舞?他们背起背包就出发,当年的俏姑娘,俊小伙就是不服输,用脚丈量祖国大地,我们也能行!我们还是用手机拍照的行家里手。君不见酉年先生的博客《甘肃行散记之六》发的居延海日出的图片,拍图角度选择好,时机抓得准,构图画面美。而摄影者就是两位八旬老人危启芬老师和尹玉梅老师。
          我们这次甘肃行,走的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顾名思义,就是在黄河的西边,祁连山的北麓。东起乌鞘岭,西到星星峡,长约1200公里。当年,霍去病大战匈奴就在河西走廊,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走的也是河西走廊,汉武帝威震四方,在这里设四郡:武威郡(凉州)、张掖郡(甘州)酒泉郡((肃州)敦煌郡(沙洲)。在《全唐诗》中, 1000多首就与河西走廊有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曾记否,那天离开大雨滂沱的兰州城,走河西走廊,连霍高速龙首山与祁连山交汇处(马鬃山)段,穿过乌鞘岭隧道,一路向西。天上白色的太阳,雾蒙蒙的天空。田野里散放的绵羊悠闲散步。
           曾记否,眼前的沙蒿,茫茫的荒原,千里砂砾地,夏季风难觅踪影。有水,有树,有绿洲,才拥有家园。可是,这里难见有水有树的地方。我们哼起了“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这就是河西走廊。不过,这里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看见上千根巨型风柱耸立,目及之下,蓝色的光伏板铺向天边,仿佛一片蓝色的海洋,汹涌澎湃。远处,那堵绵延千里的古长城断壁残桓,若干豁口,而新建的高速路却伸向更远的地方,大型重载车、油罐车在高速路上跑得正欢,它带来了共同富裕,带来了日新月异,高歌猛进!
             曾记否,古肃州的金塔胡杨林,那“英雄树”的石碑旁,参天的树干,满树金光耀眼,尽展无边秋色,那五彩斑斓,让人陶醉。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甘肃行散记之十三”终篇

             曾记否,甘南的美景如画,那皑皑的雪山,茫茫的草原,那露出金顶的寺庙,那誉为东方神秘古堡,有着部落图腾的羌寨以及仙境般的官鹅沟,都深深刻印在脑海中。
             曾记否,凌晨4时赶往居延海,在那片海子中,在人山人海中,我们见证了人与海,与飞禽,与红日的亲密接触,水天一色,飞鸟翔集,那幅美美与共的画面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曾记否,我们无意中参加藏族同袍的那次盛大而隆重,虔诚沐恩的民族聚会。我们和藏族同袍,手捧哈达,守候在路旁。那魁梧的汉子,那高扬的经幡,那欢乐的场景,以及那满腮高原红,还在啼哭的转世灵童。祝福这位4岁坐床的新任活佛!
            十二天的甘肃行,美景令人陶醉,见闻颇为新奇,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忘不了的甘肃行!
            有何得欢的团队,有这群乐游者!
            只要何头下令!走起!
            我们拉上杆箱就出发!


                                   2023年11月15日上午于玲珑湾                  (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