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2023-11-07 15:53:43)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     回望麦积山石窟

 

 

          我到过敦煌石窟,也叩访过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它们都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这次在甘肃旅游期间,我们按照行程安排,游赏了天水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它与前面提到的三个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自汉以后,佛教逐渐传入中国,佛教的造像艺术也传入中国。自北魏时期,中国开始凿窟造像,而且越演越烈,以后直至隋唐,两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石窟的开凿,新建,已经盛开了我国佛教造像的一朵朵瑰丽的花。麦积山的石窟建造晚于云冈石窟,却早于龙门石窟。据导游的介绍,如果敦煌石窟依靠的是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家,云冈、龙门是官家的扶助,那麦积山石窟却是依靠民间资本的运作。

1021日下午,我们来到天水,游览了麦积山石窟,这里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属于秦岭山脉,古木参天,蔚为壮观。这里仍属于丹霞地貌,含铁的砾砂岩层,方便用于泥塑造像。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384-417年,它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刘开渠先生曾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的一大雕塑馆。

麦积山是天水市麦积区小陇山的一座孤峰,山势高耸,雄伟壮观。我们顺着山前的斜坡往上走,可以看见麦积山的全貌,尤像农户放在田间的麦垛,预示着丰收,预示着喜庆,故而此山起名为麦积山。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国家地质部命名这里为国家地质公园。

北魏的石窟艺术达于鼎盛时期。千崖万像,转崖为阁,惟妙惟肖,制作精湛。远远望去,麦积山真像麦垛,那一间间藏洞,就是麦垛里的“宝物”,那沿着石窟搭建的便道,不就是麦垛上用于捆扎的物件。

我和大家从东面开始,沿着搭建好的梯子,小心翼翼地,手扶栏杆,一步一步,踩稳台阶,在石窟前上上下下,左转右转,我也是大着胆子,凭着那股气罢了,一个劲往上爬。

东崖正中的释迦牟尼像高17米,祥瑞,端庄;他的旁边的如来佛祖,高大,挺拔,慈眉善目,掌心托一圆莲;右边是观世音菩萨,束发高髻,头戴花冠,生动,非凡,显得和蔼可亲。可惜常年滴水,造像受到损伤。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甘肃行散记之十一”回望麦积山石窟

那些古代造像,还有壁画,都封闭在麦积山南北两侧悬崖峭壁中的洞窟内,每个石窟,都有编号。我们透过纱窗的小缝,可以窥见洞窟中的佛像。或端坐着,或直立着,造型逼真,技法也甚为精湛。

走下台阶,回望麦积山。

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麦积山泛红的山体巍巍高耸。

每天,这里的艺术家们会沿着便道上上下下,对佛像进行保护,开发,或者描摹,绘画。

让前人留下的艺术瑰宝,得以绵延永世!

让这座珍贵的艺术宝库永远发光,艺术永生!

 

20231021日初稿于宾馆

20231112日整理修改于玲珑湾       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