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钩沉(3)胡孝怀老师印象记
往事钩沉(3)
2006年9月3日星期日
2006年9月5日星期二
下午再到医院,晚饭又与同学们聚于师大学术中心。
晚9时刚回家,又接电话,赶到医院守护到凌晨1时。
情况略有稳定,才返家休息。
2006年9月6日星期三
下午近6时,刚回到家,就接到电话,胡老师已于5时去世。搭车赶往医院,正在装殓,看见老师安详的遗容。
和同学们一起送灵到景云山。当晚为老师守灵。
2006年9月7日星期四
2006年9月8日星期五
上午赶到景云山,参加10时的遗体告别仪式。老师安卧水晶棺木中。同学送的挽联悬于两侧。上联为“持规矩构筑数学塔楼“
胡老师长眠于青山绿水间!安息吧!令人尊崇的好老师!
大约是1957年的春天,正是桃红李白的日子,新的学期开学了,我们班新换了一位班主任,兼上我们班的几何。教导处刘主任到班上宣布了学校这一安排。当时初中的数学课,分别设立代数和几何两个学科。这是位女老师,二十多岁的样子,从荣军学校调入。个子不高,齐耳短发,温润,沉稳,简朴,干练,四川人,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
胡老师来到我们班,就给我们班带来新的气象;她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好像同学们的学习劲儿更高了。大家都喜欢她,尊重她,师生之间的相处都挺好的。她孩子出世,因家事请假,同学们都相约到汉湘街她的寓所看望。
胡老师的教学,十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她的几何课,一个图形,一个定理,一道例证,证明的过程,每一道步骤,讲述清楚,并有清晰的板书。同学们都喜爱上几何课,喜爱了她执教的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几何课。学习气氛一直很浓。
她对同学们,一视同仁,生活上十分关心,总是嘘寒问暖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天气变化,她总会提醒同学们添衣,或及时脱下穿多的衣服。她常说,“急脱急著,胜服百药。”我们都记在心头,养长了个人自护的习惯。
我在班上个头不高,年龄最小,平常寡言少语,也不惹是生非。她对我十分关心,就像母亲对儿女那样。她曾到我家家访,十分客气,对我父亲十分尊重,落座后便与家长交换对我教育的意见。初中毕业照在相馆拍摄,她把我和几个个头小的同学拉到第一排,紧挨着她拍照。谈到毕业录取,那天,她关切地询问我,“除了高中,你还填了什么志愿?”预先告知我的录取方向,语重心长,鼓励我做好思想准备,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此后,虽然不再是她的学生,她却曾两次到过我家,我在江西村的住宅,在新东门的住所,她都到过,对我的成长,我的进步,她看在心头,一直关心着,嘱望在心。我的女儿参加高考,她获悉这一情况,主动为我联系师大的一位外语系老师,给我女儿做考前的再一次点拨。这些地方,她都好似一位母亲,对子女的关切和爱抚,点点滴滴,滋润心田,我永志不忘。
其实,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关怀备至的,只有付出,无私的付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何世铭的高中已经录取,但因家庭困难,他转向选择中专就读。胡老师获悉后,她惜才爱生,反复做家长工作,千方百计挽留,让何兄能继续留校读书。张耀平,当年的小调皮,胡老师在他的身上耗费了多少心血。他淘气,但为人善良,正直,可爱。30多年后,张兄在同学家第一次见到老师,胡老师一眼就认出了他,叫出了他的名字。一些女同学的终身大事,胡老师介入其中,找相关当事人谈话,就像自己的女儿出嫁,护卫着孩子,她苦口婆心,做好工作,为她们撑腰,长脸。
……
2004年4月,我在乔迁欣歆园后,相邀一众同学到新居小聚,胡老师也来到我家。大家聚在我家客厅,簇拥着老师,我们留下一张合影。这是一张普通的合影,这更是一种记挂,更是一种念想,这是绵绵的情愫,这是永怀的珍藏。
师生情,一辈子!
胡孝怀老师就是一位我最尊敬的师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