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生行》

(2023-06-16 10:13:13)


聂震宁先生在封笔数年后,又捡拾起笔,写起了长篇小说。他回溯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求学经历,完成了长篇小说《书生行》。小说以北师大教育系助教秦子言放弃了在北京高等学府的工作,追随自己的爱妻舒甄好,来到自己的家乡,在偏远的广西沂山县一中从事初中教师工作为线索,歌颂了纯真的爱情,更歌颂了教师群体的那种教育理想,教育追求和他们认真扎实的教育实践。

他们是可尊敬的人!

书生,原意指读书人,这里就指小说中的那群教师。

聂先生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倾注心力,大动笔墨,给我们描述了沂山一中的教师群体,他们中,有的来自全国四方八面,其中有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有读过两个大学的,有留学日本的,还有从黄埔炮校毕业的,他们在老校长,曾参加过地下党的韦明熹校长的带领下,献身教育,忠于职守,甘于贫困,乐于奉献。正如聂先生所述,他这是感恩于自己的老师,特别是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老师。这种真挚的师生情感溢于言表,令人敬佩。

书中,着力写了舒甄好在校图书馆举办读书主题讲座这一情节。她和同伴已经拟好读书计划,在学生中间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老师们承担了读书活动的主讲,成了优秀读物的推荐者,他们的阅读指导必将影响一代莘莘学子。老师们的积极参与,点燃学生心中阅读的火种,这样的阅读活动,意义极大,学生将受益一生。随着文革思潮的影响,一批欧美,一批无端盖上“毒草”封印的好书,没法按计划向学生推介。但是,我相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一定能冲破桎梏,明辨是非,追寻到自己理想的阅读世界。

今天,聂先生作为阅读学专家,身体力行全民阅读活动,他在追忆几十年前的那场阅读指导实践,那是先声造势,那是积攒经验。那段经历,是多么耀眼,多么值得付出的一件事。

小说中特别提及五十年代对斯霞老师“爱的教育”的批判。文中还提及北师大郭远明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的原型是顾明远教授。(从文中对郭老师情况的介绍可知:留学前苏联,通晓俄语,也是“母爱”教育的坚定支持者。)

这里,向顾教授致敬!向沂山一中坚持爱的教育的老师们致敬!

当然,历史已经纠偏,斯霞老师的“爱心教育”亦如绽放的花蕾,已经在全国的中小学盛开怒放,姹紫嫣红。

教育,需要教育者的爱心。教育,是传递爱的!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底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

斯霞老师坚持童心母爱教育,她认为:热爱学生是最大的师德,教学是以爱为核心建构的关系。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在自然母爱上的深入,一步步的升华。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行动始于对儿童立场的坚守,始终做到努力发现儿童,真诚接纳儿童,最终成就儿童。

   掩卷沉思,教育事业需要教师这个群体,薪火相传,开启民族的未来!

教师这个群体,值得咏赞!

谢谢聂震宁先生!!

 

2023616日于玲珑湾         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