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妹夫就告诉我,原来我家住护国路的邻居张润生先生邀请我去聊天聚会,我欣然答应并按时赴约。
1952年,我家自一年前搬离高家花园,曾经两度搬家。
这一年,我们又从六洞街搬到护国路188号(旧门号)段家的房子。这里原来是卫生队堆放物资的地方,此时,卫生队搬离,我家就委身于这间住房。在大院里,这是厢房,房子破旧,还不安全。我记得有一天早上起床后看见门口倒了一摊菜汤,锅却不见了。在这里我们住了半年,才搬离开这里。
院子中,我家住房对面,是一户张姓人家,河北南皮人,父亲在西南公路局任职,他家待人和善,很好相处。他家有几个男孩,他家当时的三儿曾和我3岁的妹妹背着板凳,走失过。是我姨妈在小十字岗亭处发现后,带回家里的。
张润生是他家的长子,长我一岁,我对他印象很深。他后来读商校,长期在商业部门工作,后来任盐业公司负责人。他和我母亲同在商业厅大楼进进出出,他总是热情地与我母亲打招呼,先是喊高妈妈,后来叫熊阿姨。他对我母亲的评价就四个字:“大家闺秀”。
那段时间,是我家最为艰苦,最为困顿的一段时间,母亲没有工作,但她热心从事夜校教育,致力于扫盲事业。当时东门的城墙还没有撤,她的夜校就设在那城墙上。我跟着她,学会了当时十分时髦的歌:“三条黄牛一套马,我们赶车的人笑呵呵……”“太阳出来磨盘大,你我都来纺棉花……”
那时,我是母亲最头疼的孩子,经常掉东西,那天做作业在本子上留下几摊墨水,母亲狠狠地打了我一顿,对此,我记忆犹新,当然,也在心里暗自督促自己。
…………
走出包房,天上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我的脑海里忽然涌出了李商隐的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父亲、母亲的模样,而且,似乎越来越鲜明。
是夜,我一直辗转反侧,虽然服用劳拉西泮和舒乐安定,仍感到头脑清醒,脑海里就是父母亲的面容,就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往事……
清明就要到了,我一定去看你们!
巴山夜雨涨秋池!!
2023年4月1日于玲珑湾
(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