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父亲的组诗《上冢示妇》
(2023-03-16 16:16:59)
这组诗分别以墓塋所在地为题安排。这些诗依次为:《新添寨》、《龙山洼》、《大坡》、《栗木山》、《阿者》、《孟关》和《北衙》,前六首分别记述了高祖廷瑶公,伯祖资州公培榖先生,叔祖蕲水公培蘭先生,以及他俩的父亲,曾祖以庄公(字秀东),还有父亲的亲曾祖以廉公(字心泉)、祖父培澍公(字雨轩),祖母翟太宜人,父亲铭箴(字楚生),母亲李太夫人的墓茔留给他的画面,以及画面背后的故事。最后一首则写的是旧庐北衙老宅。只有这首,写了他们一行在北衙的这次出游,旧庐在他的心中留下的深深印痕跃然纸上。
原诗是这样的:
上冢示妇
新添寨
望望新添寨,苍苍马鬣封。洪维端孝意,卜葬广州公。吉壤称先德,煤田虑匪躬。塞渊贻燕翼,来者慎其终。
龙山洼
资州家再造,冥诞展龙山。蕲水竭其力,宗功相与还。名花移蜀产,宰树郁青鬟。太息当年事,披荆一瞬间。
大坡
祖母佳城地,大坡阻数弓。棘心明圣善,陟岵藐予躬。翠树差成活,苔葼折早空。嗟嗟方寸草,负母重悲翁。
栗木山
曾祖栗山葬,人称十二公。一方膏泽在,足式梓桑恭。墓柏容移遍,江梅补难功。左沙不数武,祖墓亦巃嵸。
阿者
徘徊阿者柏,顷觐似愈疎。力拙勤难补,前栽云又枯。煎心知止善,种树讵无书。为叹庞家妇,仍与惜居诸。
孟关
孟关今国道,认取满山松。大节惟吾父,千秋永此封。凄其好风日,伯季相从容。顾妇留遗恸,陇岗未祔崇。
北衙
北衙逾六世,先宅占清幽。恸绝阿娘眼,复兹半日留。亲邻仍索酒,弟妹兴登楼。检点遗籍在,护持神所庥。
《新添寨》一诗,前面有小序。记述了广州公的宦游简历,曾经迁过坟,皆因曾祖对原葬的坟茔不甚满意,故迁至新添寨。诗的前两行写出远眺新坟,那蔚为壮观的气象,(80年代,我乘车经过新添寨镇,远看梅兰山上的坟茔,耸立在一大片碧绿的菜地之上,真是气象万千。),并用“洪维”、“吉壤”这些褒词 颂之,结句抒发了祈望先祖泽被后人之慨。
龙山洼葬有伯祖资州公培榖先生,叔祖蕲水公培蘭先生,以及他俩的父亲,曾祖以庄公(字秀东)。《龙山洼》小序中简述了他们的宦历,着重介绍了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用了“抚持”“至笃”这些词语褒扬他们的兄友弟恭的情谊。在文笔街高家的公馆中,留有一副楹联:“循良远溯东西粤,谱系相连大小苏”,赞誉以廉公和以庄公,培榖公和培蘭公这两对兄弟友爱如大小苏。诗的前四行分别写了资州公和蕲水公,资州公病逝于蕲水公任职之地湖北应城,蕲水公护佑他兄长的灵柩返回贵阳安葬。
我到过龙山洼。这里的宰树郁郁葱葱,青鬟缠绕。五十年代因修水库需要石料,这三座坟的墓碑都已不翼而飞。我们去上坟的时候,资州公的墓志铭仆倒在坟前。真是:“太息当年事,披荆一瞬间。”
因为蕲水公的披荆斩棘,翠树成活。我对蕲水公十分敬慕,文笔街怡怡楼的书画,蕲水城宝砚斋的书画,他尽力不少!他的谦和,他的悃愊,他的温润,他的雅爱,他的仁心,永存我的心中!
大坡葬有我的曾祖母翟太宜人。这几座先祖的墓塋,我只有大坡没有去过。父亲早年失恃,是祖母抚育他的。我一定要安排时间前往祭拜。《大坡》小序中讲述了安葬的经过。诗中,“嗟嗟方寸草,负母重悲翁”,表达了父亲牢记曾祖母的养育之恩切切之意。正如刘禹锡《送僧元暠南游序》中赞许的,“小时怙恃,推棘心以求上乘。”
栗木山葬有父亲的曾祖以廉公(字心泉)、祖父培澍公(字雨轩)。《栗木山》小序中陈述了两人的官宦经历,并讲述了宰树种植的不易。今天,栗木山柏树高耸,墓地开阔,两位先人的墓塋依然耸立着。诗中赞誉了先祖的恩德,回忆了宰树种植的不易(今日已蔚然成景),正如结句所曰:“祖墓亦巃嵸。”
阿者有我的祖母李太夫人墓。我曾带领我的女儿拜谒过这座墓塋。《阿者》小序有两层意思。前者,简介了李太夫人的身世。父亲和他的母亲家人舅甥关系都很好,彼此往来,通信联系不断。至今我的兄弟和祖母的成都后人均有联系。后一层意思仍写宰树成活的不易。今天,这里柏树参天,四周遍植果木,与八十年前迥然有异了。父亲在诗中,着力写了前往阿者栽树的艰难,不再赘述了。
孟关葬有我的祖父。父亲在《孟关》小序中仍介绍他父亲的官宦生涯。简述了这次上坟的情况。诗的前两行写了坟山的位置,三四两行颂扬了父亲的功德。正如诗中所云,我前几年独自到孟关为祖父扫墓,“孟关今国道,认取满山松”,正是认山上的松树前行。可惜原来的坟山因孟关砖瓦厂需要用土而将坟茔迁葬,目前尚未找到祖父新迁的坟茔,十分惋惜。小序的后面一层意思,应是对这次扫墓的记述,诗的后四行,亦如此。
北衙是旧宅。小序中交代了与旧宅有联系的几件事。叙述是完整的,“护图籍”到“还旧藏”,父亲与旧宅的感情是深厚的。诗作前两行写了旧宅的历史,环境。近年,我几次到北衙老宅,那几株高高的皂荚树依旧挺立。诗作的后几行叙写了这次重返老宅之行,呆了半日的时间,亲人离别的眼泪,同族人的聚会,索酒,弟妹趁兴登楼,检点旧籍云云尔尔。最后一行,祈望先祖神灵庇荫护佑,情深至笃。
阅读了这组诗,我总在思考父亲写作这组诗的目的。父亲带着新妇,拜谒先祖坟茔,但这些内容小序和诗中均未提及,什么缘由?
看来,他的写作目的均不在此。
上冢示妇仅是缘起,他在诗作中尽情地描述先祖坟茔在他心中的印象,印迹,他还重在描述这背后的故事,画面,甚至细节。他是想把这一切都深深镌刻在自己心中,时时不忘先祖恩泽,时时祈望神灵庥护。父亲是个游子,他中学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宦游在外。以诗会友,为官清廉。这一次,他是否打算携妇宦游在外,毕其一生,能为国家出力。就像他的高祖广州公那样!
“塞渊贻燕翼,来者慎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