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丈(转)

(2010-07-21 09:48:47)
标签:

文化

               古丈(转)

                                       (古丈栖凤湖风光)

(要去北京开一个会了,一个星期没有时间写博,特把学明兄的一篇散文贴出来以飨博友。等你们在《古丈》逛够了,我也该回来了......)

                                 

                         古 

                                       ○彭学明

   

    古丈的确是小得不能再小了。巴掌大一块块地,火柴盒样的一座城,还是山沟沟、山窝窝。几座包子、馒头一样的山,把小城切割成东一块西一块,使小城七零八落地东逃西散。一条正街、一条河街,还有河对岸的一条新街,就是古丈的热闹所在。河从城中穿过,半圆形,姿态很舒展。短短四百来米距离,河上就睡了三座桥,倒有了小桥流水的滋味。最下面的一座桥,一头是电影院、汽车站,一头是刚刚竣工不久的连城洞。中间的一座桥,一头是农贸市场、广播站,一头则是一些县直机关。即便有这么多的桥,小城却依然是小。一家炒菜,全城都香,一人放屁,全城都臭。站在城南,可以跟城北的人对嘴点烟。在这里土生土长后又成名成家的好友颜家文曾提醒司机,到了古丈,你千万要一进城就踩刹车,要不,一眨眼就开出城外了。他说,他在古丈读书时,看人在街上百米赛跑,一冲刺就冲到了人家菜园子去了。我每次坐火车在古丈车站停靠时,司机总把不准火候,十回有九回是一半停在站台,一半停在隧洞里。可见,古丈是多么小巧玲珑。

    每天早上和中午,桥头那座山堡上的广播站可神气了,高音喇叭在山顶上叉腰一站,城外好多公里都听得到它在那儿又唱又叫。没起床的,就在高音喇叭的命令下起床,起了床的,就外出打打拳、散散步,时事政治、百姓生活、流行歌曲,就这样每天准时叩开千家万户,让古丈人灵通和聪明了许多。

    面对广播站,左边是一条新修的街,右边是农贸市场和县一中。农贸市场很大,上下两层楼。远远的,就可以听到熙熙攘攘的人声,卖鸡鸭鱼肉的,卖衣裤鞋帽的,卖土特山货的,你来我往,把整个县城都要挤垮。正街、河街,都是老街了,却老不死,那副身板,是越老越硬朗。街上没有行道树,只有店铺,一个连着一个,还真有点气势。那条河街还是一街的地摊,全是卖茶叶的、鸡蛋的和时令蔬菜。古丈产好茶,四周的山全是青青的茶园,实质上,不少单位是在一丛丛茶树边上长起的。茶山多雾,一年四季都长嫩嫩的茶叶,叶芽又尖又细,一片片,像翠鸟的嘴。茶农们把翠鸟的嘴们全采下来,烤干,整条河街,就都是卖茶的人了,整个古丈,就都是翠鸟在叽叽歌唱了。两条街,一把二胡的两根弦,把一个古丈拉得音韵缭绕,儿女情长。沧桑岁月,新歌老调,全都在弦上悄然溜走。

    绿茫茫的山,犬牙交错地缠在一起,山色空朦。山跟着水走,水绕着山转,水似一面凝滞的绿镜子,山是竖在岸边的绿草垛。一溜溜,一脉脉,既参差,又整齐,把一个古丈裁剪得清清爽爽。 

    那条背井离乡的河,还依然居住在城市的中央。没有大船,没有小舟,就是一河清清的水,和一河妩媚的青春。一潭一潭的碧水,是湖中走来的一滴一捧的眼泪,浸洗沉鱼落雁的云朵。云朵,在潭里虚无飘渺的游,瓦蓝的天空,平和的笑容,让一潭秋水楚楚动人。那潭外唱歌的水,虽然正高低一脚高一脚地赶路,却总忍不住回过头来,看牵肠挂肚的景致。大滩大滩的河床上,翻晒着五颜六色的床单,红、蓝、紫、橙,好大一片,若彩色的田园和方块的汉字,一片一片,全是稻谷油菜、小米辣椒的诗画长卷。洗衣的女人们,一字排开地蹲在河边,蹲成一笔画或一句诗,牵动波光潋影。如果说,那两条老街是古丈一把二胡的两根弦,这河,就是一把翠竹剥制的长箫,吹来自昼的蓝天白云、鼎沸人声,吹来夜晚的万家灯火、一江明月和恋人的秋夜呢喃。我想,若在下游筑一个堤坝,让水漫至古丈城,再沿河建一些吊脚楼、栽一些翠柏杨柳,那不是一个舟来帆往的水城了么?我是在古丈县的一个老山界上长大的,我人生最真的颜色和最纯的梦想都留在了这里。我在古丈读过书又在古丈教过书,我的爱、我的情、我的荣耀、我的耻辱,都与这块土地骨肉相连。所以,我对古丈怀着最为民间的情义。每当古丈若一轮明月在我梦中升起,我就想说:

     古丈,你还记得我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