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丈县城的桥

(2010-03-29 16:01:31)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散文

              古丈县城的桥

  (这是古丈县境内有名的三座桥,从下至上分别是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二十一世纪修建的公路桥梁。据说三四十年代还有一座铁索桥也建于此,可惜已经不存在了。这三座桥的下游就是秀美的栖凤湖。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就在这六十年代的桥上扎实地拍摄了几天。)

    有河有溪,必有桥。

    古阳河从南到北穿城而过,把古丈这个小山城隔离得更加精致。于是,便有了大大小小很多座桥横跨河上,如一道道亮丽的彩虹承载着车行人流。

    古丈县城最早的桥是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但在老辈人口中知道的三道河铁丝桥很有一些来头。这桥,是一位官至甘肃提督的杨占鳌修建的,据说这修桥的钱款还是慈禧太后为奖励杨大人的战功而专门拨付的。可惜桥的寿命很短,没过几年就在一场大水中坍塌了。

    南门桥是铁索桥,因为这桥边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而载入了县誌。那是一九三八年古历五月,古丈县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县城的南门桥、柑子坪、三道河三处铁丝桥均被冲垮,河边的大片良田都已呈现汪洋之势。 “县长罗万类站在南门桥边杀鸡镇邪,无济于事”。那时候的中国大地近乎支离破碎,抗日的烽火虽然没有烧到古丈这个弹丸之地,但改革屯租、普禁大烟、匪患层出、再加上天灾,横亘在罗万类这个县长面前的难题可想而知。没有太平的日子,没有钢铁的长城,更鼓不起众志成城的决心,人类便别无选择地在大自然的面前沦为只能“杀鸡镇邪”的无奈。

    解放初期,古丈还是以两三座铁索桥为主,间或修上一两座小型石拱桥。但安居乐业的局面已让小城的人们除了以桥为纽带连接古阳河的两岸之外,也不再担心洪水把桥冲塌,茶余饭后还可于桥上欣赏河流的波光艳影。

    七八十年代,是古丈建桥的辉煌时期。古阳桥、南门桥、思源桥、老塘坊桥相继而起,有石拱桥、有钢筋混凝土桥,有人车两用的桥,也有专供行人通过的桥;一时间,清清的古阳河上升起了四道彩虹。在这些桥中,思源桥是古丈小城中实实在在的一处风景。白天,桥的两边有各种小摊,商品五彩缤纷;中间行人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桥下河水潺潺,有垂钓的老者,有戏水的儿童,有洗衣的妇人,干净的河滩上凉晒着一片片花花绿绿的衣被。夜幕将至,小城中爱歌的人们便常来桥上相聚,或一二成双,或三五成群,放开了歌喉,敝亮了心思,你问我答,把整个山城的夜唱得生动唱得活泼起来。这桥的一头,是一堵长满了绿色植物的悬崖,那崖上就是县广播站,有两个高音喇叭骄傲地站着,一到清晨、中午、晚上的三个时段准时响起,把省城、北京乃至世界的最新消息送了进来,小城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与山外的人和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九十年代末期,常德地区援助古丈,一座宽十六米的大桥在古阳河上巍然而起。这座桥就是一条宽阔的街道,把被河流一分为二的县城连为了一体。二十一世纪刚刚到来,一条二级公路省道S229穿过县城,又在河上架起了两座气宇雄昂的公路桥。古丈,从这桥上可以跨进了走向山外的快车道。

    现在的古丈县城,不到两公里的古阳河上已经架起了大大小小八座桥,这些桥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年代铭刻着不同的历史,也记录着古丈这座小城发展的轨迹。靠近桥,也许听得见古丈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踏踏实实的脚步。

     最近,我听说即将建设的吉恩高速公路要经过古丈,那么古丈必将又要多了几座更为美丽壮观的大桥,沿着这些桥,古丈这座山城一定会以更为雄健的姿态走向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