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刚刚因火灾形成的废墟上,在一堆破碎不堪的瓦砾中,在昏暗灯光与蚊虫飞舞的氛围里召开一次会议,这是我无数会海中的第一次经历。而且,参会人员是包括县委书记、人大主任、县长、政协主席、人武部长等所有县委常委在内的二十多名县级干部,有关县直部门,乡(镇)长和毛坪村的村民。踩着脚下的瓦砾,看着眼前从熊熊烈火中突围出来的残存建筑,与会人员不仅仅怀有一种沉痛的心情,更能感受到肩上民生大于天的责任。
这段日子,一直在县内的特色村落、特色民居中奔波、调研,很想从这最为直接的文化生态中寻求一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出路。7月21日凌晨3时40分左右,一把大火烧去了毛坪村的二十多栋民居。这是一片典型的苗族民居,鱼鳞般的青瓦背,漆着厚厚桐油的木板壁,一幢紧挨着一幢蜿蜒在一个小小的山湾湾里。火势起时,尽管全村男女老少全体出动传递式地送水,尽管六十多岁的老党员奋不顾身地爬上了瓦背,尽管乡镇、县里的干部组成了有序的救火队,尽管州、县的消防官兵举起了高压水枪……但最终还是有二十四幢房屋付之一炬。因为有效的救援,所幸的是无一人伤亡,附近更多密集的木板房也幸免于难。
灾难产生了,重建家园的行动也在有序地进行。防止灾难再度产生的责任感却始终没有减轻,刚刚上任两天的新的书记、县长把会议放在废墟上召开,语重心长的讲话没有丝毫作秀的成份。参会人员在会前入户与灾民共进晚餐时,那种失去家园的伤痛已是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感受了。也许,有人会说这场火灾折射的是农村的脆弱,是农民的脆弱,县委、县政府却认为这是一种民生大于天的责任。所以,有了这一次连夜召开的“全县消防、地质灾害预防暨毛坪村灾后重建工作现场会”。
其实,这就是对“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最好的践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