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杨走了

(2008-05-07 15:40: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柏杨走了,这个世界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

     但他那种“我们要活得有尊严”,誓言“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气魄,是否还会留于世上,并被新人所继承呢?

     知道柏杨,不可谓早也不算迟。那是二十年前了,我这个刚从大山沟沟里面跑进省城的伢子得到一本题为《丑陋的中国人》的书,一口气读完之后,便在心中深深地记下了柏杨这个名字,也第一次知道了在海的那一边有一个老人为写书坐过好多年的牢。不久,这本书风靡一时后便被禁了。后来,便一直留意他的文字,看了许多却不大记得,可能是那本“中国人”让我印象太深了。

     二十年后,也就是今年的四月中旬,我在一个旧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和以前不同版式的《丑陋的中国人》,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谁知还没有再次读完,便看到了柏杨去世的消息。那一天,心里都被一种浓浓的郁闷填得满满的。

     有人说柏杨的文章是一根针,直刺中国人的表皮;其实他又何尝不是一付良药呢,可济世可救人。良药必当苦口,便会让许多人不高兴,便会为自己惹下麻烦,也就注定了柏杨的一生坎坷。我很认同另一种人所说的,柏杨对国人批评的“毒辣”并不是出于一种怨恨,而是因为他对于这个国家和人民爱得过于深沉。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的国人都把柏杨指出的那些陋习甚至于恶习都改正了,这个本就伟大的东方民族又将是如何让那些一直对我们虎视太久的恶狼之师相看相处呢。

     柏杨走了,这个世界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但他的文字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人。正如和菜头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如今,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的人怅然若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