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简的长篇小说《寂静之城》
(2009-09-02 11:04:49)分类: 评论 |
图片可以成为写小说的一件有效的辅助工具。这方面最出色的一个例子是杜拉斯的《情人》,她在给自己的照片编写说明文字时,发现了这篇小说。当然,这不是她的首创,法国新小说的诸多作家都曾试图让文字达到照片般的精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欧洲最时髦的小说家图森,他是最自觉地运用图片写小说的作家。图森在列举他的小说前辈时,将杜拉斯排在首位,并不是因为他从杜拉斯那里学会了写小说,而是因为他从杜拉斯那里学会了运用图片。
作为一种小说创作手段,我很高兴看到中国作家也可以娴熟地运用图片,阿简的长篇小说《寂静之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就是一次很棒的实践。阿简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本来就是造诣极高的油画家。也因此,她运用的图片都是绘画作品,除了少许素描外,多数是油画,是美国画家霍珀和意大利画家斯马特(生于澳大利亚)的描绘城市的佳作。
此前,小说家运用完图片就把图片丢进抽屉,而阿简做了一个不同的选择,她执意要把这些图片留在书中,就有了这本图文书。如果读者把这些图片当成了插图,那就错了,这些图片是小说的一部分,和书中的文字一样重要。对一般读者而言,让他们把图片也视为小说,可能有些迟疑,但这却是一种未来特征,由于影像的未来远景几乎注定会让小说具有视觉性才能存活,读者必须在这方面更新观念。
虽然把书写和绘画等同为一致的小说行为需要一定时间的演变,但这不完全是新事物,从某种角度讲,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在远古时期,书写和绘画曾经是同一件事,即使这发生在小说文体产生之前,但小说意识却是人类产生之初就有的。比如说,那些半坡陶罐上的花纹,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既是书写也是绘画,那它与小说何干呢?我认为某个陶工突然性起、给某个人影的双腿之间添上一笔、以表示生殖器时,他是在写小说。
莫扯远了,来看阿简的小说。
先看看那些图片。我比较熟悉霍珀的画,我曾经有过一本霍珀的画册,我当时刚到北京,我买这本画册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怎样描写城市。说实话,我经常看各种画册,我从画家那里学会了很多写小说的技巧。斯马特的画以前只见过几幅,这次从阿简的书中集中看到这么多,才惊觉他与霍珀一样,都是了不起的城市诗人。
这些本身已经是独立作品的绘画又是怎样与阿简的文字融为一体、变成一部在形式上具有创意的小说的呢?把两者化为一体的是两个关键词:城市和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