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论 |
篇名:大双心河(第二部)
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译者:吴劳
我喜欢所有写钓鱼的小说,不管是谁写的。
而所有写钓鱼的小说中,没有谁比海明威这篇《大双心河(第二部)》写得更好。我一直不太明白,海明威为什么要把《大双心河》分成两部分。不过,这样也好,它至少方便了我的阅读,每当我想回味钓鱼的快活时,就可以只看第二部分,更单纯地沉浸在钓鱼的快活中,感觉是我自己在河里钓鱼。
也许,《大双心河》的编排是为了照顾小说集的结构。这篇小说是海明威第一部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最后一篇。这部小说集的编排很有特点,在每一篇独立的小说之间,都有一段与小说相关的插入文字,这些段落使零散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整体感。我不认为这种编排是编辑的创意,很可能只是当时流行的编排短篇小说集的方法。
我惊奇的是,这种编辑思路最终演变成了一种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我不知道这是怎样演变的,但我在与海明威同一时代的几部长篇小说中看到了这种结构,最著名的是斯坦培克的《愤怒的葡萄》,在精心叙述一个流浪家庭的各章节之间,他插入了份量相当的描述大背景的章节,这些插入文字和那个线性发展的小说纠缠成一个整体,使该小说既内容丰富又节奏明快。
这种结构模式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专利,它在几十年后的又一次闪光,出现在秘鲁作家略萨的长篇小说《胡利娅姨妈和作家》中,他同样在一个线性发展的小说中插入相关的背景文字,不同之处在于,略萨更刻意为之,他把那些插入文字写成了相对独立的短篇小说。
嘿嘿,居然扯到长篇小说上去了,赶快回来。
要喜欢海明威这篇小说,首先得喜欢钓鱼,还要能体会钓鱼的乐趣。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与这篇小说无缘,因为读了也白读。
这篇小说的优点在于,他把钓鱼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突出成果。对于小说(无论长短)来说,这个太重要了,无论你采取何种写作立场和方法,你笔下的一切算不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突出成果的话,那篇小说就肯定不值得写。
我经常读这篇小说,但经常不会读完,因为我很快就会走神,回到遥远的童年时光中,回想起钓鱼的欢乐,仿佛我的全部童年都是在河边度过的。我已经二十多年没钓过鱼了,但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我钓到第一条鱼的情形,要知道我当时还不到四岁,我甚至能在幻觉中听到遥远时光中那个小男孩发出的紧张而又快乐的尖叫声。在我识字之前,我掌握的最为全面的知识就是那些鱼和那条河。
钓鱼的乐趣,我知道得太多了,这会不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