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刚刚从成都来到北京,满眼明亮的阳光让我惊喜。这么好的阳光不享受,太可惜了。按在成都的习惯,我泡了一壶好茶,离开住地,到不远处的元大都遗址去,那是一处土丘,上面有树,有空地,特别适合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还没走到目的地,大概走了两百来米,我就明白了,北京的阳光太毒了,是不能晒的。怪不得我没看到有人晒太阳,我起初还误以为是北京人不会享受阳光。
到北京第一天就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明显的文化差异,这让我立刻就开始怀念成都了。成都的天气常年阴郁,难得见到阳光,每个阳光普照的日子,几乎每个成都人都会出来晒晒太阳,露天茶馆里坐满了人。这有点像是自发的节日,是成都人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的集体活动,一切听从阳光的安排。
这些阳光就如这两个城市本身那样不同。
就生活质量来说,成都比北京好很多。毫无疑问,这首先体现在吃的方面,跟北京比,花同样的钱,在成都经常吃到的是美食,在北京则经常吃到的是垃圾。
其次体现在生活节奏方面,成都的生活非常闲适,一般认为北京过得匆忙,但我在北京也过得比较闲适,也许闲适只是一种心境。每当看到那些起早贪黑的人流匆匆向前时,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成都的生活有一种很强的包容能力,外人可以很快就适应当地习惯,活得跟成都人差不多。北京就不一样了,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仍然只是一个过客。
特别是乘车穿越北京那些城市大道的时候,这种过客感觉十分强烈,透过那些五光十色的表面现象,我的感觉是这些城市大道不过是更高等级的公路而已,公路两边是那些水泥怪物和商场,实际上那些低等级的乡村公路的两边也经常是这些设施,只不过规模小得多,外表也不那么光鲜,但两者在意图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北京城太大了,那种过客感觉会持续得更久。
但对我来说,生活的实质是一样,我在成都生活了几年,只是为了谋生,我在北京生活了几年,也只是为了谋生。我相信这两个城市都有足够的能力吸纳更多的外人。我当年选择去成都,是因为我在那里上过几年学,我比较熟悉那里,谋生不成问题。我到北京来,则是机缘巧合,刚好那时我想换个环境,就应一个朋友之邀来到了这里,没想到一住就这么多年。而且这么多年我都住在同一套房子里,未曾变动过,只因为这窗外有很多树,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清晰的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