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小鬼: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画评)

(2007-04-03 12:55:52)
分类: 图片
红小鬼: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画评)
 
红小鬼: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画评)
 
红小鬼: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画评)
 
红小鬼: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画评)
 
 
红小鬼: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画评)

张羽的《红小鬼》系列美术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完全正常的童年感觉。他在对抗传统美术的俗套的同时,也在对抗流行思潮的俗套。

传统美术的俗套在于,他们面对红小鬼这样的主题时,会主动去寻找隐喻,让原本是童年的影像符合成年人的胃口,其基本方法是通过不恰当的美化,使整个画面都被不恰当的光环笼罩着,影像本身不再被关注了。他们不敢关注纯粹的影像的天真无邪,他们要的是附加到画面中的东西。是的,只要画面中有隐喻,就永远不可能创造出天真的形象,就只能被某种言外之意引到画面之外。

流行思潮的俗套在于,他们面对红小鬼这样的主题时,首先不去关注画面本身,而是尽力去西方的言论中找到文字性的解释,再按文字的思路来描绘某种自以为的先锋的状况。他们有很多专门的术语,都是来自文字,几乎没有一句是出自绘画过程中的自觉的领悟。他们和绘画本身的关系,是一种破裂的感受。他们寻求的仍然是隐喻,画出的仍然是画面之外的东西,同样不能创造出天真的形象。他们的画面总是在补救文字的缺陷。

 

我最近一直在看张羽这套《红小鬼》,完全被迷住了。

每一个红小鬼都是天真无邪的,保持着童年的生命形态。令我惊讶的是,在张羽的画笔下,童年影像居然不是来自记忆,而是出自纯正的童年感觉。给我的感觉是,这些红小鬼一直都跟随在张羽身边,是残留在生命外围的童年,他们与生俱来,挥之不去,不需要觉醒和回忆来帮助,就自动跳进张羽的画面中,没有被岁月、成长、文化、时俗和悲剧意识构成的系统所污染。

这些影像是自在的生命,他们不依附张羽本人,他们有自己的呼吸系统。要将这样的影像确定在画框的范围内,画家需要尽力克服两种冲动:首先要放弃自己的主动意思,和红小鬼平等相处,让这些影像自愿到来;其次要抵制画家急于理解自我的冲动,因为红小鬼是自足的生命,他没有义务来满足画家的自我完善。的确,要表现红小鬼,就必须断然地站在红小鬼的对面,直面他们,不把他们当成自我的一部分,也不给他们添加他们没有的什么。

《红小鬼》系列,构建了一群外在的、独立的影像,他们天真无邪。我们站在这些画作前,不能用想象力把他们据为己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