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里山-日月潭—清境

(2013-01-31 23:17:12)
标签:

嘉义

南投

阿里山

日月潭

分类: 行走

北京下雪了,而从窗户看出去,在远处的合欢山山顶也有积雪。

合欢山之所以对许多台湾人有吸引力,因为合欢山是最容易让台湾人看到雪的。

 

第三天:清境

 

30日5点多,从日月潭出来,往西就是台中,往东就是合欢山。合欢山是台湾中央山脉的几个比较耳熟的地名。可是,我们的目的地不是合欢山顶,而是在山腰上的清境农场。

 

汽车司机熟练地绕过各种车辆,加速上山,等到我们看见山腰上的灯光,他说就是那里,但我们还有很多的路。

 

大约7点,我们到了“峰情”民舍。住下,在一个基本上日本式的房间了,贴在地上的两个床,还有一个榻榻米,放一个案几,可以放电脑上网。

 

天太黑,人太累,在一只慵懒的小猫的陪伴下,我们吃完晚餐,很快就洗洗睡了。

 

早上六点,先是被早起的鹅弄醒,说实话,鹅的声音绝对不可能“向天歌”,因为暗哑难听。翻身睡去,再醒,阳光已经透进窗帘,突然问自己,为啥不起来看日出呢?

 

穿衣起床去山间的路一行,山樱花已经挂满枝头,远处的山,一层层的,逐渐远去,这或许就是清境的好处,一些近处的山较低,远处的较高,这样造成一种层叠效果,这些近处的山坡上种着茶叶,也有人烟,远处的山上则是烟霞,猛吸一口山中的空气,甚至有些同情那些在北京被雾霾包围的朋友们。

 

老实说,这个地方已经被开发得很商业,因为周边已经有很多的民宿,上午去“青青草原”的时候,人已然不少,但是,就是这清晨的一刻,何其的令人“不知魏晋”啊。

 

第二天:祝山日出和日月潭

早上五点,被电话叫醒,因为预定要去阿里山中的一个叫祝山的地方看日出,因为运行了一百年的小火车从早上六点开出,所以就必须早起。

 

在一片晕头转向中,拾级而上。在两千多米的山上任何步伐都是沉重得很,这几天都是如此,一开始认为是旅途劳顿,后来看到很多关于海拔的标识,才觉得,海拔可能是另一种疲惫的原因。

 

看日出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因为天阳每天升起,我们经常不会刻意地去注意他的出没,但是在一些地方,比如海边、山上,看日出成为一个活动。比如我们小时候读的课本就有在泰山看日出。

 

年轻的时候去北戴河,也有看日出这一出,记得在鸽子窝一带,一大早,一群人兴冲冲地去看日出,看到日出有时是一种运气,因为天气变化无常。海边的日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阳似乎是跳出来的,先是露个边,然后有一个弹跳的动作,一下跃出,大家欢呼,然后散去。以后去过很多次北戴河,总是喜欢睡觉,再没有兴致去看日出。

 

30日早上,预定要看日出,阿里山的日出,有甘蔗小朋友等同行。其实,我的感觉,甘蔗同学是有一些高山反应的,虽然那里的海拔2500米左右,算不上真正的高原,加上植被繁茂,一般人完全没反应。但甘蔗同学有点恶心和头晕,我断定是轻度的高山反应。

 

山上看日出的一个好处是不用起太早,因为等我们六点钟前赶到阿里山站,天已经亮了,我们都有一些质疑看日出的可能性,可是预报员确定地说出“今天的日出是7点03分”,我们就坐上火车,约30分钟之后,到祝山。

 

先是预热,有两个解说员站在栏杆上,说阿里山的空气如何如何,树木如何如何,不亦乐乎。但是我的兴趣在看太阳升起的时候,山的边沿的细微的变化,如何在高低错落的山峰中以不同的光亮显示他的出场。

当然,因为太阳派上山的时候,其实已经比较有一定的高度,所以一出现便十分刺眼,所以看日出,其实变成一个期待日出的过程。我的感觉的是,任何事情,还是预期来得比较令人着迷,一旦日出天光,瞬间无所遁形便亦索然无味。

 

回来睡觉,等待去日月潭,说实在的,要不是领导的决定,日月潭我是不会去的,也听人说这个水池其实很小,路上听人说比杭州西湖还小。

 

当然看湖,肯定不是取决于湖面的大小,否则,直接看海就行了。关键在于我并不知道有关这个湖的一切故事。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从阿里山赶到日月潭,的确水清得可以。在山上有这么一个水面何等了得。日月潭的游法,就是上船坐三段水路,其中有一个地方叫玄光寺,略有规模,但是一看几乎就是一个拍照片的平台而已。

 

船夫说,日月潭其实就是日本人统治台湾时期建造的一个水电站,他们凿通了五座山开了一个引水渠,从而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变成今天的日月潭。

 

这个水潭游人如织,听着祖国各地的丰富多彩的方言以及排队在日月潭三字旁边照相的场景,恍如穿越,其实大陆的游客对于景气很差的台湾经济而言,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日月潭出来,我们前去清境。去之前其实完全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好坏,前几天去的陈明居然建议我直接舍弃这个地方。

 

第一天:嘉义,阿里山

 

 

29日,要赶7点钟到嘉义的高铁,约好了8点半有一个车在嘉义接,然后直接上阿里山。

 

问过杨贞德和吴展良这两个台湾人,他们均说没去过阿里山。问理由,是远。所谓远,在海峡西边的人看来,简直有一点搞笑。因为台湾岛,现在可能也仅仅比海南和宁夏大一些。当然说海南的面积,不包括三沙市所管辖的那些南海上的岛屿。所以,台湾朋友嘴里所谓的远,主要是交通不方便。

 

对于大多数我这代人而言,阿里山和日月潭大约是台湾的代名词,且不说奚秀兰唱的《高山青》,知道了“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其实更早的是“阿里山的林涛”和“日月潭的碧波”,因此,如果到台湾不去这两个地方,按照甘蔗同学这代人流行的词,简直是要“逆天”了。

 

对于我来说,虽然对大家趋之若鹜的阿里山嘴里表示不屑,其实,以前来台湾的时候,也想过去阿里山,但每次总是因为觉得费事,就算了,不过这次是最高指示,所以就早早地进行了安排。所采取的办法,是一种自助式的旅行,即由旅行社安排车辆接送和宾馆,其他的则是自己玩。所以只要记住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就可以了。

 

从八点半出发,中间在一个没有湖但叫“奋进湖”的地方停留约一个小时,到阿里山已经是接近12点,这还是司机抄近路的结果,顿时空气中的凉意袭来,简单吃点从奋进湖带来的便当,便去赶1点钟的小火车去沼平和神木。

 

阿里山的小火车,今年正在庆祝开通100年,也属于世界上有名的高山火车,看这年头,就知道是日本人留下的。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一个马关条约,台湾就割让给了日本。很显然日本人并不会想到会有1945年的失败,所以台湾是他们的帝国战略的重要的一步。

 

小火车的主要功能最初应该是为了运木头,阿里山有一种特有的树种红桧树,是日本人做他们的神道教的神庙的门口的井字形架的最好材料,所以他们在那里修火车,砍阿里山上的树。

 

但据后来一个台湾的义务讲解的说法,日本人还不算做得太绝,一般来说,他们砍掉一棵大树会种一些小树在旁边,如今这些后种的树也已经成林。

 

因此,要我说阿里山与其说是去看山,还不如说是去看树。

从阿里山坐小火车到沼平,就开始了森林游,除了姐妹潭这样的不着调的景点之外,其他的景点主要以树为主。各种枯树根以及新生长的树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同心树,比如三代木之类,都成为大家拍照的好背景。

 

阿里山的大树,被称为神木,所以,有一个车站就叫神木车站。所谓神木者,阿里山最年长的树的尊称,在神木车站附近的一棵老神木在经历了从三代到今天这样的漫长的岁月之后,在1970年代逐渐枯死,并最终被雷劈开,而肢解在神木车站旁边,因此一棵新的神木便通过票选而产生,是一棵树龄达2300年的神木,在这颗树旁边有一座“树灵塔”也是日本人修的,主要是因为红桧树在被伐的时候会流出红色的树液而让那些砍伐者心存畏惧,因为修塔避祸。

 

对我而言,这第二代神木的确是我自己见到过的最大的树,去年在西藏灵芝见过一棵“神树”,是柏树,就高度和树围而言,的确不及这棵。

 

在小火车晃悠中,我们回到“大峰登山别墅”,室内十分寒冷,寝具也不甚明朗,但很快,我们就睡了,因为第二天还要看日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往哪里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