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病呻吟的冬天

(2011-12-15 12:25:07)
标签:

冬天

南方

北方

冻疮

杂谈

分类: 行走

小的时候,我其实很厌恶冬天,因为坐在教室里不住地跺脚也不能让已经接近麻木的双脚有一些舒服的感觉,一直要持续到中午,去教室外的墙根下晒太阳,温暖的阳光在解除麻木的感觉的同时,也让脚上丛生的冻疮开始活动,并如此地持续到整个下午。

因此,当初到北京,发现两只手和一双脚可以十分安逸地度过整个冬天的时候,顿时觉得单调的北方冬天,虽然时常会让自己的心情跟北京的雾蒙蒙的天下一下,不算清朗,但也多少有可以补偿的部分。

 北京的冬天因为空气的问题越来越令人憎恨了。因此,希望自己变成一只候鸟,冬天和春天在浙江度过,而夏天和秋天在北京,或许这样的期待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贪婪的人、过度追求安逸的人。

事实上,旅行对于我而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因为12月份,我几乎是过度旅行了,上海、海南、香港,我不想逛商店、又没有景点可走,那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意味着不同的宾馆而已。我会“坚持”说这样的一些活动对于自己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旅行所带来的提高与坐在家里看书的效果孰优孰劣却是很难有定论的。总之,要自己说服自己是有一点难度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要多识虫鱼花鸟之名的古人而言,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无奈。古代的读书人,晴耕雨读,寒窗十年,要体会圣人之大义微言,同时还要修身养性。但是这样做需要通过一个科举考试来将之“具象化”。因此,乡试、会试、殿试,便成为他们的功课。我小时候听越剧,主要的故事几乎都与考试,及考试成功前后,这个读书人与那个表妹之间的关系。但是行途的艰辛却是很难有人说起。我在想一个浙江的读书人,如果要行殿试,那么他提前多少天启程是合适的呢?姑且不论两广、云贵那些读书种子了。 “赶考”对于富家子弟而言,可能是一个多识花鸟虫鱼这样的雅事,但是,对于穷人子弟而言,不仅需要整个家族共同努力,提供钱粮,整是四顾茫茫。经常能见到的就是鬼了。有一个越剧电影叫《追鱼》,里面一个苦读的张生,就幸运地被池塘里的鲤鱼精看上。纪晓岚的笔记里也有不少读书人碰见鬼的浪漫故事,这大约是寒灯苦熬书生排遣寂寞的办法吧。

不过,求学之路之漫长而曲折的故事,我身边就有,我们教研室的杨宪邦老先生今年90岁。因此有机会几次听他聊天,其中他记忆深刻的就是他从四川老家到北京上大学走了四个月。只是老先生一般会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不太听得见我们的问题,比如说,路途中的一些趣闻之类的。

 

书上说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之所以会成为人们自杀的“胜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个地方一年四季不甚分明,所以生活存在一种单调的 环境中,人容易产生厌倦,其实,人设定的许多制度,其主要的目的是遏制因厌倦而产生的情绪迁移。就这个意义而言,北京这样的四季分明的城市,显然要好过类似于海南和香港这样的几乎没有冬天的地方。有人说香港没有冬天,只有深秋,这是那些有文艺范的人编出来的,但还是说出少一个季节所产生的困境,至少当北方人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励志的话的时候,南边的人肯定不以为然,因为这边的冬天很舒服,谁盼着春天呢?

这下,总算给旅行找到一个借口,旅行,其目的不是去远方,而是令人追念不旅行的安逸。

 

一个人,在深夜,窗外,是一片昏暗的海面。电视里说着比英语还难懂的话,就是没有冬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