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哲学院55周年院庆
(2011-11-11 21:57:23)
标签:
哲学院55周年杂谈 |
分类: 干煸人大 |
哲学,在眼目前的中国,有点象一个患有狐臭的美女,只能远观,不能近身。
今天王博说,即使是北大的哲学系,今年也才收获三个第一志愿的。北大哲学一百年了,他自己开了一个玩笑,说一百年前,如果你学哲学,那你可以组建一个政党。如果你娶了一个哲学家的女儿,那么你可以建立一个国家。
这个故事,在今天不知是否还有“教育意义”,但是,如果,我告诉一个人哲学真的很好玩,我估计你会以为我要害你。
相对于北大的一百年,55年似乎有点短;即使是有点短的55年,中间还有10来年因为人大停办而消失了,这个时间怎么算呢?
晚上看哲学院的晚会,喜欢李依蔓和沈盼的相声剧,两个女孩子演相声。让一个从小喜欢相声但不喜欢女性说相声的人完全改变了印象。这两个人我都教过,李依蔓我印象深刻,其实,她所在的那个年级的整个班我都印象深刻,大概安排了一半的讨论课。甚至有人讨论鲁迅和胡适。但沈盼,说实在的,我一点都没印象了,想必是从头到尾逃课的,难怪她要感谢哲学院老师的善意的不点名的习惯。
我喜欢现在的学生们,他们比我所在的时候要放得开,也喜欢看他们的节目,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我们中的一个。后面的合唱我喜欢,喜欢他们的处理,有修饰但自然。
院庆照例要有一些大的活动,那是在上午,如论讲堂,庄重而有些漫长,一如所有的正经活动,向来得有模有样。各级领导和有身份的校友,像是要给现在在学校的学生的一个榜样,似乎要说,好好学,怎么可以混出个人样来。
下午是杨宪邦先生90年的座谈会,一个人活到90岁,上午在会场坐了三个小时,下午又是两个多小时,而晚上还能跟我们一起吃饭,佩服啊。
这次活动最积极的参与者是1956年上学的那班。他们大多数人已经70多岁,他们对学校和哲学有特殊的感情,对于自己的青春有更多的追忆,我的两个老师,都是那一届的,愿他们健康。
要我自己的说法,哲学是一个需要时日的玩意,我自己也是这样,在上学的时候,说实在不知道喜欢哲学什么,反正就是不讨厌,这样随大流而学下来。只是这些年,才觉得哲学的滋味,觉得书看到一定的数量之后,许多的道理犹如王阳明所做的岩中花树的比喻,一时明白起来。觉得大可考虑世界和宇宙,小可以自得其乐。来去自如。所以,奉劝有一些有潜质的学生,一定要坚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