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大约是缅怀为主的节日,当然如果往丰富了想,则因春天万物复苏而有了一些欢欣的成分。反正,清明当天去了同学家看人家父母,还去颐和园踏了青,看见了很多人。
但是,这个世界到了2008年,似乎多了很多的事情。
最近听得最多的词汇,变成了“抵制”。
要说中国人干点什么事,还是真不容易。就拿奥什么会来说,总共20多届也没参加过多少回,好不容易恢复了资格,便是1980年,赶上苏联入侵阿富汗,我们便顺着将之“政治化”了一次,抵制了。
到了1984年,才由那个打鸟出身的许海峰,射来了第一块金牌。
不过,这体育本来也就是个玩,也就是人吃饱了弄个聚会,看谁跑得快,或者谁灵巧一些,比如我自己喜欢打羽毛球,都10来年了,只要有时间便会去学校的体育馆挥上两拍。一是出个汗,另外也是一种交流,当老师平时见不着个人,这里人多。学校每年也比赛,我也经常报名,虽然不到几轮,我便早早被淘汰,但也没觉得如何,因为本来就就是图个高兴。
但是也有一些人不这么看,总结出一个“国运盛,某运盛”这样很不唯物主义的口号。这样弄有一个坏处,就是某项运动一旦衰落,便不好说。
记得汉城那次活动之后,有一个人写过一本书叫《强国梦》,批评举国体制,呼吁净化体育,不要让哪些“游戏家”自我崇高化。
今年,我似乎听到过有一个争第一的风声,第一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别拿那个跟什么优越性弄在一起。因为这的确是一个不安全的“圈套”。
我做中国思想,说到汉朝的时候,总会说到那时候的谶纬,所谓谶纬,也就是弄一个神神叨叨的谶语,然后来看是否灵验,有点跟“预言”似的,这事弄两千多年前也算正常,但现在似乎又有点高涨,反正占星家和算命的生意看好,中外皆然。
但是,如果把许多事认为的神秘化,则不太好,以前有文人讽刺这种现象叫“不问苍生问鬼神”。如果一个事没做好,大概不能怪到神怪和祖宗头上去。
这个清明节,我被某电视台弄去给他们谋划一个清明节的特别节目,这个节目决定在泰山拍,这事本身我也不算太有兴趣,所以先遣我自己的一个学生给他们写写稿子之类,我愿意弄个幕后推手。但是临去泰山,电视台说希望我跟着,言辞恳切,我也就半推半就。
去了以后,最让我感兴趣的到不在于这个节目弄来了多少名人,而是一些有趣的“禁忌”。
刚到泰安,一些人就开始传达当地的宣传部门的精神,欢迎到泰山拍节目,但是泰山是“国山”,(不知是谁封的),历代帝王封禅之地,清明节如果拍一些墓地,祭奠的环节,会影响到泰山的“国泰民安”的形象,上面看了会不高兴。
其中的一些领导还特别提到,不能拍落日的镜头,因为会给人“日落西山”的“谶”。
鲁国虽然出了一个不知生焉知死的孔子,但是燕、齐一带的方士在历史上也是以装神弄鬼著称。这封禅之事,在秦始皇那会就说不清,儒生和方士一争论,搞得嬴政很不高兴,所以后果很严重,一些人被活埋了。
封禅之事现在居然也还有不少人乐道之。
信什么,我到觉得没什么,在信仰自由的今天,更不应该有禁区。如果不拍泰山的落日,诸事顺遂,当然也不能图一个镜头的美观而牺牲别人的幸福。但关键是还需有一些别的具体的办法。
清明节,没法回老家给我祖母的坟头添土奉香,愿她在那边是欢欣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