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皇居清酒樱花 |
分类: 行走 |
有人说《东京故事》如何如何,估计是我这个年岁的人,其实那个电视剧叫《东京爱情故事》,一度风靡,今天去日本的“皇居”行走,远远地看到那红色的东京塔,兀然想起的就是那个电视剧,勇敢与退却,还有那些远去的岁月。
东京塔是模仿法国的那个铁塔造的,只是日本人弄了些颜料上去。其实,日本人就创造性来说,他们略显不足,比如日本的文字,在汉字中间弄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但有一点的确值得佩服,他们是世界上最善于模仿的民族。
今天的目的地是皇居。
所谓的皇居,就是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基本上处于东京的市中心,我们从涉谷,坐车到大手町,再转到“二重门前”,下车就是皇居的前面。所谓的“二重门”,是日本的皇居的诸多门中最著名的那个门了,其名称的来源可能是因为门口的那座有两个桥洞的石桥。
>
上图,天皇的臣民在皇居前睡觉
相比于北京故宫的庄严,日本的皇居显然要自然得多,环绕着整个皇居的也是一条类似于护城河这样的“濠”,但是整个城墙是用不甚规则的石头砌成,在大部分的地方,河岸和城墙之间有一些缓冲,一些低矮却苍劲的松树,在山坡上有些疏懒地长着。而护城河外围则主要是樱花和柳树。
对于日本天皇,我没有什么了解,只知道日本人在1945年宣布投降的时候是由天皇发布的诏书。好像现在的天皇的(不知第几顺位)继承人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期待的是以后日本也来一个女皇。
日本人对皇帝似乎没什么恶感,这可能跟他们的神道教有关,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似乎都还有皇帝,而且许多是不折不扣的民主国家,那么这个皇帝在那个国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传统,还是象征?我跟陈君说,他们的国家言论很自由,但也不怎么能读到反对君主制度的声音,“虚君共和”这个被我们批了又批的局面,算是实际存在。
中国人似乎是不喜欢皇帝的,所以康有为他们提出虚君共和的时候,被视为是一种落后和荒唐的想法。但是,皇帝虽然没有了,皇帝长皇帝短,国人似乎很喜欢,因此这些年那些皇帝挨着个地被拍成电视剧,尽管谁也不把这些事当真,但总是喜欢那些宫廷事件。
本来现在的北京故宫,依然是那些姓爱新觉罗的人住着,似乎袁世凯跟溥仪是说好了的,民国建立之后,紫禁城依然归他住,而且每年还发一些钱给他们,但是后来一些军人似乎逼着溥仪他们离开故宫。我的疑问是,当时袁世凯跟他们的协议的有效性,怎么可以随意的推翻;如果那个时候不被赶走,后来谁会做这个事情呢?
绕着皇居走了一圈,已经是下午2点多,大约前后走了5个小时,因为有些地方,我们是可以进去的,比如“皇居御东苑”之类,遗憾是来得早了一些,那樱花还只是一些干秃的树干。
晚上,去吃日本饭,中岛君说今天晚上吃的是“京都风格”的餐饮,我不知是否是类似中国菜中的不同菜系,他说京都的风格,主要是饱眼福,按中国的色香味来说是“重色”,其实我们也分不出个东南西北,反正一杯清酒,一杯烧酒下肚,大家的话就多起来,汉语为主,夹杂着日本话和法语,翻译几乎难以应付,但是,气氛似乎是出来了。
一起来的北大的老师,说他是满人,原来姓“完颜”,一直在批评儒家文化把那些骑马跨刀的人“转型”成提鸟笼子,听京戏的人。
可见“批评”儒家,总是不断会有新的“角度”。
不过,昨天说到日本的地名我喜欢,但不巧今天坐地铁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地名叫“你孙子”,你看,这事让日本人整的,套用我孩子的一句口头禅“我无奈了”。

对于日本天皇,我没有什么了解,只知道日本人在1945年宣布投降的时候是由天皇发布的诏书。好像现在的天皇的(不知第几顺位)继承人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期待的是以后日本也来一个女皇。
前一篇:东京故事(1)——涉谷
后一篇:东京故事(3)——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