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日,我们“六家”趁着暑假一起去郊区玩,"六家"是一个简称,因为有六个女孩,年纪差不多,家长又比较熟悉,所以经常走动。原来她们经常会在周末和寒暑假在一起玩。但到今年,其中大的三个孩子已经要上高中了,小的三个也都上了中学。大家聚在一起共同
悲叹的就是孩子们的辛苦。发现,上了中学以后,便发现要找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重温欢聚的快乐,真是很困难。
而甘蔗小朋友经常被人问的问题就是是否想念在贝尔蒙特的那段短暂的时光。今天就从文件夹里搜出这篇记录。其实这篇东东曾经贴在"强国博客"上,因为我的那个园地已接近于"荒芜"所以就把它放在这里。
孩子跟着出海,在这边找了一所学校上。因为这边的K12体制,所以中国的小学六年级,到了那边就是中学的2年级。算是提前体验一下“中学”生活。
美国申请入学的手续十分简单,只要交一张单子,比如租房合同和电费缴纳单,说明你住在学校所在的地区就可以了。当然我说的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情况不了解。
入学之后,课程是丰富而多样,比如体育课,就教各类运动。音乐课从古典讲到流行,地理课主要是古代文明之类。安排得生动有趣。而被我们弄得深奥不已的数学课程是相当的简单,他们的6年级还在学2x加6等于20,然后求x等于几这样的题目。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不会,家长和学生自己也不着急。孩子回来之后,一般是没有作业的,开学的时候,老师说,如果我留的作业你们在20分钟里面做不完,你就可以向学校投诉。我叫苦不迭,这样,孩子放学之后干什么呢?
刚开始孩子的确也无所事事,已经习惯了国内学校放学回家二话不说埋头做作业的她,居然在下午三点钟回家以后,发现居然没有什么需要完成的,那么就看电视,上网。经过了一个月,她自己都烦了,开始自己安排时间,比方说那个时段看书,那个时段玩,逐渐井然有条。
第一个阶段结束后,学校进行了一次考试,考试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张成绩单,除了分数之外,还有课堂积极参于程度等具体的内容。过了几天,孩子拿回来一张通知,要求我去开家长会。
在北京的时候,我也去开过几次家长会,一般的程序是先由校长通过广播洋洋洒洒地讲上个把小时,主要是描述学校取得的成绩。然后就是任课老师,主要讨论这学期的教育任务和重点知识,要求家长紧密配合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抓紧。接下来是表扬和批评的时间,会选择一些学生表扬一下,展示他们的作业和认真程度,然后批评一些同学。家长们往往会在会后对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时间展开交流,并打听北京巨人学校的各类复习班的情形。
闲话少说,根据他们安排的时间,我准时到学校,却只见里面坐了三个老师已经等在那里,就等着我,这架势就像是三堂会审。原来他们的家长会是对具体某一个家长的,当然不会涉及美国的教育发展和别的孩子如何如何,重点是“我的孩子”。具体的过程是,他们先是对我表示欢迎,然后自报家门,表示自己是教那门课的。然后就有一个老师说,我是否看过他们的成绩单,我表示看过。接下来,各科老师就分头跟我说孩子在这两个月期间的情况,比如说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孩子有的课程上课提问不够积极,致使他们不好了解我的孩子是否听懂了他们的教学内容,鉴于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缺陷,建议多读一些英文的小说。
我对他们表示了感谢,并说我并不在意孩子的成绩,我只是很高兴,孩子在他们的教育下,感受到了身心上巨大的愉悦,并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交了许多朋友。我看着孩子每天的进步而高兴。20分钟之后,家长会结束了。
我知道,中国目前的教育资源的紧缺是导致中小学生过早进入竞争的根本原因。但是当许多人昧心地对为这种教育投资的滞后和教育观念的错误辩护的时候,我便有些气愤。深感,中国绝对是孩子的地狱。以前我曾经写过一些贴子,批评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过于严厉和紧张,大学教育则过于松懈。中小学正处于身心成熟的过程中,应充分接受爱心,责任等教育,而这些教育需要保证他们有时间阅读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但是大量的作业却使他们没有这样的可能。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无论从教师还是教育管理上的严重问题,致使大学的生活过于轻松。这样便是该紧张的时候不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没放松。可是,明年我回国的时候,孩子也必须回家,那种紧张,我都害怕。
鲁迅说过,长期在黑屋子里的人并不觉的如何,关键是当你让他看见过光明。再回到黑暗中,那黑暗将更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