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方立天先生
(2014-07-08 08:09:01)
标签:
佛学 |
悼念方立天先生
昨天上午著名学者方立天先生在北京逝世。我中午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以短信致唁函给人民大学,表达悼念之意。下午收到人民大学短信通知,告别仪式将在11日举行。因为我马上要赴贵阳开会,11日不能回京,所以我必须以其他形式向方先生致敬。以下我把网上载录的近十年来我几次参加方先生学术纪念活动和发言记录复制在这里:
2003年3月8日,著名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先生的新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出版新闻发布会暨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陈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家):
2011年9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里鲜花簇锦、嘉宾云集,为庆祝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佛教与宗教学理论 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从教五十载春秋,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至爱无声公益基金主办,中国民族报协办的“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方立天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在致辞中通过三个方面,对方立天教授在中国哲学领域所做的贡献谈了自己的感想。(可惜我在会上讲的三个方面我自己没有记住,网上也没有留下记录)
2012年12月1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佛教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方立天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通常,人们称方立天为著名佛教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说:“这个话没有错,不过,方先生不只是佛教哲学家,还是中国哲学史家,他是‘双耕’。 他在北大哲学系上学的时候,是中国哲学史的课代表。“以佛教哲学研究,来充实中国哲学史,是方先生的独特贡献。”
“双耕,就是在中国哲学、中国佛教两块园地里面辛勤耕作。‘双耕’是北大学术的一个优良传统,从胡适、汤用彤到任继愈等,都奉行这一传统。”陈来认为方先生是在这些大师之后又一个发扬这一传统的新的学术大家。
陈来说:“方先生的著作中,有两个两卷本非常突出,一个是《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一个是在这之前完成的《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卷)(中华书局1990年一版,2012年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立天文集》十卷本,更名为《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继承发扬了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大纲》以问题为纲的办法来写中国哲学史。用12个问题来阐发中国哲学的概念、问题跟它的历史发展。”
“张岱年先生曾撰文介绍过方立天的《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张先生说,写问题史,有几个地方比较难:广博难,因为写这样的问题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切难,要对古代哲学问题概念有深切的了解;精确难,讲问题概念怎么样精确地给出一个定义分析,用现代哲学话语来写,很难。他评价方立天的书:内容博雅、探索深切、诠释精确”。
“整个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问题史的著作有两个里程碑:一个是张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另外一个就是方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陈来说,“用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视野来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又用中国佛教的研究来充实中国哲学的研究。这是方先生的特点,难得的是他两方面都精通。”
201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