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概说

(2009-06-16 07:27:43)
标签:

文化

分类: 思想随笔


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的主张:“国学者,本国固有之学也。”“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即中国传统学术。”“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的历史时期。20世纪初,国内一些研究经史的学者作《国学概论》等书,以区别于新学、洋学,于是国学的名称逐渐流行起来。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意,如说“国画”。国学是国人对本国的传统学术之称。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学术,就不能称之为国学了。而本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学术的也不称为国学。如国画不算国学,但对国画的研究属于国学。

“中国传统学术”,内容很广,讲国学有两种讲法,即广义的与狭义的。先说广义的国学范围。《汉书艺文志》将书籍分为六类,一六艺,二诸子,三诗赋,四兵书,五术数,六方技。六艺是经学,诸子是哲学政治思想,诗赋是文学,数术包括天文历法,方技包括医学。以经学为首。

清代编《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大部,经部主体是经学(小学),史部主体是史学(地理),集部是文学和文集,子部包括诸子、兵、农、医、天文、算法、艺术、小说及佛、道典籍。

     经部——经部分为:五经: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以上三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以上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部: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史部——史部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以上为“前四史“、《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史部:太史公的《史记》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读过。其他史籍凭各人爱好,我们要是喜欢历史,大可读遍《二十四史》。不过便是不喜欢历史,那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是要读的吧?

    子部——子部出自诸子百家之说,汉代有所谓“六家“:儒、墨、名、法、道德、阴阳。 此外兵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子部:《庄子》一书走笔峋丽,其文恣肆,应可助长我们的文采,《墨子》虽也有点难懂,不过墨子是位杰出的思想家,要了解墨家学说,请读《墨子》;读《韩非子》一书,可以了解法家之八九;当然还有道家著作《老子》。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集部:首推《文选》;其次所谓文尊韩柳,诗推李杜,所以《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自当读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经学、史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宗教、艺术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最低书目。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梁任公并认为:"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为中国学人矣。"

    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钱穆先生所说也便是国学最低书目。

        再说狭义的国学。钱穆曾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本书特应学校教科讲义之需,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叙述。于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所在,略加阐发。其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时贤或主以经、史、子、集编论国学,如章氏国学概论讲演之例。亦难赅备,并与本书旨趣不合。窃所不取。”钱穆这个说法就是把国学主要限制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中国学术思想以哲学、宗教、思想为主要内容,其潮流的变化和阶段:在中国哲学二千余年的的历史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往往通过不同的形式或形态来取得发展。这使得我们常常用一个时期的主流哲学形态来概括这一个时期的哲学。比如,先秦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就习惯把先秦哲学称作“子学”的时代。两汉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经学的形式发展的,如董仲舒、刘歆、马融、郑玄,我们就把两汉哲学称作“经学”的时代。魏晋时期以玄学的发展为主流,以何晏、王弼、裴頠、郭象为代表我们就把魏晋哲学称作“玄学”的时代。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特别繁盛的时期,智顗、法藏、玄奘、慧能,我们就把隋唐哲学称作“佛学”的时代。宋代和明代是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以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所以我们就把宋明哲学称作“理学”的时代。当然,在每一时期,除了主流哲学思想而外,还有别的思想存在,但是每一时期的主导的哲学思潮,确实是这一时代的代表。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这些只是简要的线索,如果要细致了解,还需深入研究。

讲座将介绍国学的定义,国学的内容与范围,国学的主体,国学书籍简目,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00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