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张岱年先生墓前的讲话

(2007-04-24 23:12:34)
分类: 思想随笔
 

在 张岱年先生墓前的讲话

陈来

 

张岱年先生,字季同,一字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19095月生于北京,20044月因病逝世于北京。张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撰述等身,成就卓著;张先生也是著名的哲学教育家,从教七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先生的哲学学术活动主要为三个方面:哲学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和文化问题研究。在不同时期,他的学术活动的重点有所不同,在3040年代他的研究以哲学理论为主,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他的研究以中国哲学史为主,80年代后期以后以文化问题研究为主。在哲学理论方面他建立了“解析的唯物论”体系,成为现代中国少数建立了自己体系的哲学家之一。在文化问题研究方面,张先生创立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在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着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的研究重视阐扬中国哲学固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传统,他著作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问题、条理、体系及其起源、演变做出了全面的论述和准确的分析,体现了他在把握中国哲学方面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他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最有威望和成就的大师,他对中国哲学的精湛研究,他对中国哲学思想资料的全面把握和准确诠释,使得他和他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影响。

作为张先生的学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有些学者的贡献往往可以归结为几个学术观点,而张先生在中国哲学领域的贡献,绝不是用几个学术观点就能说明的。在当代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中,张先生除了对中国哲学的概念、命题有最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外,对中国古典哲学整体体系、结构、倾向有清晰的分疏,对中国哲学史史料的熟悉掌握和渊博十分惊人,他在中国哲学领域的综合造诣已经达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圆熟的高峰。除了佛道教外,中国哲学史中几乎没有什么他未涉足过的,尤其是对先秦哲学和宋元明清哲学这两大中国哲学最主要的部分,他都有广泛、精深的研究。他所具有的对中国历代哲学家思想的完备的知识在当世学者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先生擅长于解析一个概念所具有的多个不同涵义,和揭示概念的涵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所以他的造诣和水平渗透在、体现在他的十几部著作和数百篇论文里,体现在这些著述中他对概念的分析与论概念意义的演变的字里行间之中。可以说他的著述中处处体现了他对中国哲学问题、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界说,体现着那种深厚的对于概念理解和说明的功力。张先生以逻辑分析法应用于概念、命题的系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哲学的最重要的方法典范。

张岱年先生和冯友兰先生一样,是20世纪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最有成就的德高望重的大师,张岱年先生的学术贡献是永垂不朽的。

先生和张师母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携手走过了70 年的岁月,又携手同时而去,这是他们令人羡慕的福气。在今天这一缅怀他们的时刻,让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在天堂里相扶相持,相依相知,满心欢喜,一如他们的生前。

 

20054

 

2005424日先师张岱年先生与师母冯纕兰女士骨灰安葬仪式在北京西郊天寿园举行,应尊超世兄的邀求和计划,在仪式开始时我宣读了事先拟就的讲话。今天是张先生的忌日,也是古礼弟子持心丧三年的完成,特将此讲话发表,希望和大家分享对张先生的怀念。 20074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