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分看《春山》

(2022-09-23 23:36:11)
标签:

秋分

春山

分类: 读书笔记

1、

长夏苦渡(今年的夏天太煎熬啦),日日盼秋天。待感觉有二分秋意时,不觉已是夜凉如水。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各地昼夜等长。这天,还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因上,秋分又有平分秋色之意。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蜇居的小虫开始藏于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是“阴阳交替”的重要节点,对人体影响十分明显,适当增衣适当秋冻,保持阴阳平衡十分重要。

秋分之后,是深秋。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但秋分将至,潇湘大地依然暑气芃芃。家中热水器自入伏以来调至35,至今没有攀升过。上周有数据表示,湘已连续68天无雨。遥望湘江枯瘦如溪流,实在不忍直视。

每日晨练避江而走,一腔愁绪江河载不动,不如舍身内耗。

 

2、

2022年的酷暑高温,如同去年各地木樨晚开,成了茶余饭后大众吐槽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烧脑无解超越常规的事,在大地每个角落里滋生挥发,让人叹息世事叵测难料。曾经流行过一句很有腔调的话——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套而用之——所有的分离都是蓄谋已久,因此,那种种看似巧合的背后,实则事出有因。 


处暑后,紫薇凋蔽,桂花还没结花籽,今秋姗姗来迟。 

记忆回到那个苦夏。阳光炽烈而赤白,像正午一个人担着空桶去井边打水,日头晃晃刺辣辣。深长的鹅卵石板路被烤得滚烫又硌脚,一条街像空了巷,人都不知隐匿到哪个角落里去了。半空中只听得“嗡嗡”乍响,是知了聒噪的声音,不绝于耳。静止、无风无遮拦,长阳飒飒,人影短成虚无。嚯然间,震耳的声响“突”一下,齐声消失了,周围虚静似太古。 


只有井水房两株夹竹桃红艳艳开得热闹。简陋的井水房三面垒墙,朝北一扇嵌一木门框,白灰粉墙。跨门而入,见对面南墙半人高处悬挂一木箱,内有电源闸门,一把锁虚挂着,木箱早已歪七咧八。当井水达三分之二时,闸门朝下关闭着。低于水位时,合闸抽水,井水边一个小马达“轰轰轰”震声如雷,露天的水房似乎也盛不下它的噪声。


水房实则是半露天,有电源那堵墙顶部搭了半个屋顶,以防雷雨。那造型像半个天井,一面遮雨一面漏阳。正午时,水房悄然无声,水泥筑成的圆形水井直达地下,深不可测。日头在天上,水在井里,一束刺白的光明晃晃折入水中。光与水,热与凉,好像彼此守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它们只管抵达渗透却缄默无声,让人心慌慌。 


水桶悠悠荡入水中,你若要问,世间那段无力颓废的时光有多长,它说长也很长,说短也短。假如,你量得出从天入井那一束光的长度,那便是长夏苦撑的一段岁月。短的,是那亮晃晃的波光,算是灰白日子里,偶尔闪过心头,一点晶闪闪的欢愉。


秋分看《春山》

 3、

长夏到秋,双肩硬了,是僵硬。右手废了,快两个月举手梳头都是痛,药膏贴至皮肤溃烂。与汗水胶着的日子里,在宣纸上密麻麻临满了横撇竖直点捺折钩的小楷字。说不明白,是陪着它们,还是它们支撑着打发了一段枯寂的时光。无可说也不必说,虽然收效甚微,但终究是有点滴收成的,稳稳的慢慢的不问结果朝前走就是了。只有自己知道,与时间达成了怎样一份合同,尽管临帖时遭虐千百遍,却仍待他如初恋。我信奉,人到世间来一趟,是要为所爱的人或事受一番磨砺的。因为爱,所以不问值得不值得。

回想“2022”,这个长夏并没有虚度。 


长夏很长。写字之余,翻翻闲书权当调剂也是滋补。长夏还听完了260多集的《明朝那些事》。


一日在《酉阳杂俎》中看到:元和中,江淮术士王琼,尝在段群秀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画作龟甲怀之。一食顷取出,乃一龟,放于庭中,循垣西行,经宿却成瓦子。又取花含默封于密器中,一夕开花。

荷,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子如玄珠,可以饰珮也。灵帝时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其叶夜舒心心昼卷。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味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食皆用之。

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

柿,俗谓柿树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得甚,相传即西域詹卜花也。

仙桃,出郴州苏耽仙坛,有人至心祈之,辄落坛上,或至五六颗,形似石块,赤黄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饮之,愈众疾,尤治邪气。

……


这些笔记小说,抛开一切添枝加叶的铺垫,干扁扁陈述所见所闻,一物一事,不带情感不带观点没有偏颇,忠实记录时下的风物人情,倒有一份真味,耐得住岁月长久咀嚼。


终于来说说《春山》。这是一部关于王维晚年和斐迪在山西辋川的一段生活。一个拧巴的看似没有性格随波逐流的人,却忠实的活出了他自己。他一生信佛,却没有出家为僧;一生在官场周转,却没有学会弄权;一生都在避世,却屡隐屡出。纠结而不彻底,却终究选择与自己和解。


书中有几处觉得挺有意思的对话。一处是王维自己总结他与陶渊明的不同,他说,陶写的是’闲‘,而我写的是’闲适‘。

另一处裴迪问王维,你会为五斗米折腰么?王维说:我会。


这是王维的处世哲学。看起来似乎没有节气,但他真象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文人书生意气。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石悦,大学毕业后,表现得也很通达,果断听从父亲的建议,考公务员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之后,才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话说李白某日于酒楼,应旁人起哄,提笔在墙上写了两句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写完大笑,侧头见旁边也有两行诗“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错,这正是王维的。


两处“闲”,“闲”与“闲”是不一样的。正如同写“吃人”,鲁迅与张爱玲就写的各不一样,你能看出这两处“闲”的区别来吗?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分日,深秋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空镜头
后一篇:秋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